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手术是治疗MPM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文献报道的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死亡比例,手术的生存获益和适用人群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回顾MPM的手术指征,并讨论和比较以宏观切除(macroscopic complete resection,MCR)为目标的胸膜外全肺切除术(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EPP)和胸膜切除术/剥脱术(pleurectomy/decortication,P/D)在MPM治疗中的作用,同时展望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其他治疗方式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转变,近期新冠感染病例数大幅增加,给胸外科围术期风险管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就此提出6条建议,旨在规范新冠疫情期间术前筛查和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优化手术患者和医疗流程的管理,外科决策个体化,将新冠感染给手术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胸外科手术 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中,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中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 标签: 肺癌 性别 人口学特征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诊治的86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27~78(56.7±10.6)岁。48例(55.8%)因体检异常就诊发现;38例(44.2%)因出现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灶位于左肺17例,右肺49例,双肺19例;局限单肺叶56例,多肺叶29例。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斑片实变影(39例)和实性结节或肿块(37例)。术前确诊8例(9.3%)。58例完全切除病灶,其中10例辅助化疗;17例仅切除主要病灶,其中8例辅助化疗;余11例因诊断不明行肺活检,其中6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4例未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失血量(202±118)ml,术后住院(6.7±4.7)天。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围手术期输血5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肺复张差行气管镜吸痰2例和乳糜胸1例。术后失访3例,余83例术后随访24~219个月,中位随访6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83例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0%和76.8%,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75.7%和35.1%。完全切除病灶者的PFS率优于非完全切除病灶者(P<0.001),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55例完全切除病灶患者,术后化疗和未化疗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MALT淋巴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惰性淋巴瘤。非手术方式确诊率很低。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又能根治切除早期局限病灶达到较好疗效,对本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节段性气管缺损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支架材料、制备技术和构建理念,丰富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转化前景。脱细胞、三维打印、静电纺丝和细胞膜片等技术使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日趋稳定成熟,上皮细胞种植或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加速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上皮化进程,血供丰富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包裹联合带血管蒂移植修复策略的可靠性也获得了证实。如何整合上述方案,同时实现组织工程气管软骨、上皮及血管组织再生,以期最终实现节段性气管功能重建,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气管 组织工程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 标签: 脓胸,结核性 胸腔镜检查 纤维板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A期肺腺癌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S/M成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321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91例,年龄59(11)岁[M(IQR)](范围:55~66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判断价值。根据有无S/M成分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无成分组又根据主型不同分为2组:含S/M成分组(S/M+组)120例、无S/M成分且贴壁型为主型组(S/M-LPA组)129例、无S/M成分且腺管型或乳头型为主型组(S/M-P/A组)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有无S/M成分是否为预后因素。结果S/M成分对于复发(实体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88,P=0.095;微乳头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66,P=0.106)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589,P=0.104;曲线下面积=0.607,P=0.056)无诊断价值。S/M-LPA组、S/M-P/A组、S/M+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4%、82.3%、77.3%(两两比较:P值均<0.05),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4%、94.5%、83.2%(两两比较: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组(S/M-P/A组比S/M-LPA组:HR=2.691,95%CI:1.249~5.799,P=0.011;S/M+组比S/M-LPA组:HR=6.763,95%CI:3.050~14.996,P<0.01)是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存在S/M成分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S/M成分比例并不影响预后。基于S/M成分有无的新分组是患者复发的预后因素,S/M+组患者预后最差,S/M-LPA组患者的预后最佳。

  • 标签: 肺肿瘤 预后 病理学,临床 微乳头型 实体型
  • 简介:摘要我国的胸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受训者筛选和考核、培训内容设置和出站要求设定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制度。从培训模式、基地认证、对象招收、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及科研能力培训六个方面,对比我国与日本、美国、英国的胸外科专科培训制度后发现,各国培训体制存在差异,建立有效的专科培训制度需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培养模式,逐步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并针对受训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设置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严格筛选培训基地,缩小各省市医院间培养的专科医师在业务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差异,保障培训的同质化。同时需注重科研教学,提升受训者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科研型临床人才的建设。建立合理且高效的培训模式,有望推动我国专科医学教育的进步。

  • 标签: 胸外科学 教育,专业 专科医师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供肺来源的微生物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完成肺移植手术的8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病原学资料,对气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检出比例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检出耐药菌,将受者分为耐药菌阳性组(71例)和耐药菌阴性组(17例),对比分析术后3年存活率,并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前瞻性分析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9月5日完成的14例肺移植供肺气道菌群和受者预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卡方检验,对供肺和受者的气道菌群多样性、受者术后1年间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的88例肺移植受者,5年间共检出992株菌,包括细菌79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8.4%(704/796);真菌196株。2019年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念珠菌属的检出比例均高于2015年(8.2%比5.3%,13.6%比13.2%,33.2%比17.5%,6.5%比5.3%,26.6%比20.2%)。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在2019年耐药率最高,为68.18%,同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为98.44%。耐药菌阳性组与耐药菌阴性组术后3年存活率分别为46.3%和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前瞻性分析的14例肺移植受者的供肺气道分泌物经二代测序均检出细菌。其中5例受者在移植后1个月内在气道分泌物中检测出与供肺相同的细菌,随访1年,死亡2例;余9例未检出与供肺相同的细菌,随访1年,死亡2例。Pearson卡方检验显示,气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与肺移植后1年的预后情况无明显相关。结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仍然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主导,并且耐药比例始终居于高位,供肺病原微生物对肺移植受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肺移植 病原微生物 细菌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肺冷缺血时间(CIT)延长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11例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肺CIT分为CIT延长组(CIT 8~12 h,41例)和对照组(CIT<8 h,70例),比较两组供受者最后一次血气分析、冷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累积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明确受者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111例肺移植受者,CIT延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36.9%)和70例(63.1%)。两组受者术后72 h内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16.3%,两组术后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90.2%和94.3%,90 d存活率分别为82.9%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者1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4.6%比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Cox回归分析显示CIT延长供肺移植与受者1年死亡风险增加无关(HR 0.691,95%CI:0.317~1.506),但术中未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HR 3.562,95%CI:1.061~11.959)以及术后机械通气超过3 d(HR 2.892,95%CI:1.387~6.031)会增加受者1年的死亡风险。结论供肺CIT延长至8~12 h进行肺移植对受者预后未产生不良影响。在权衡受者继续等待和接受移植两者的死亡风险后,接受CIT 8~12 h的供肺是可行的。

  • 标签: 肺移植 冷缺血时间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手术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6例患者确诊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2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抗PD-1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在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50%(3/6),其中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6例均手术顺利,术后仅1例出现疑似的微小支气管胸膜瘘。结论初步数据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满意病理缓解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不增加手术风险,较为安全,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辅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抗PD-1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结核发病率增加和耐药结核增多,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性再次显现。本文就目前胸外科治疗肺结核的应用进行阐述,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与术前处理、手术类型与方式以及术后抗结核疗程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腺微创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生出多种术式,应用于经过选择的病例可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相对于胸部其他疾病,纵隔疾病属于少见病,各术式间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手术方式的选择多基于术者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胸腺微创手术的演变历史特点,总结目前国际、国内广泛应用的几类胸腺微创手术入路,分析我国胸腺微创治疗技术的整合与改进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9.8±13.6)岁(范围:26~66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常规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结节,实性结节2例,囊实性结节1例,混合型磨玻璃结节7例。CT测量结节最大径为(14.9±5.8)mm(范围:8~30 mm)。术前随访4.5(21.5)个月,经过随访后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大体观察为暗红色结节,质软,与周围肺组织颜色及质地较接近,辨别困难。镜下病理学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毛细血管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对CD34、CD31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15.0(22.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肉眼辨别困难,显微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是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能够帮助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毛细血管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 胸腔镜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依据Caprini量表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在胸外科预防术后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2017每年6月1日开始的连续手术病例各500例,共计150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药物抗凝方案及肺栓塞发生情况,进行Caprini评分,调查药物抗凝方案对胸腔引流量的影响。结果1 50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预防性药物抗凝患者比例逐渐提高,2015~2017年分别为19.4%、65.2%和77.2%。肺栓塞发生率为0.3%(5/1 500),2015~2017年肺栓塞病例分别为4、1、0例。肺栓塞发生与抗凝呈负相关(r=-0.04,P=0.07),不抗凝使肺栓塞发生风险增加4.68倍(95%CI:0.525~41.800)。另外,目前使用的药物抗凝方案不增加术后胸腔引流量。结论目前使用的Caprini量表及风险分层适合胸外科术后患者,据此指导的药物性抗凝能够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 标签: 肺栓塞 胸外科术后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预防性抗凝
  • 简介:摘要本文对剑突下入路在复杂胸腺手术中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整合概述,并结合本中心剑突下双拉钩扩大胸腺切除术进行病例分享,探索剑突下双拉钩入路在Masaoka Ⅲ期胸腺肿瘤患者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个体肺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肺癌病灶,其诊断难点在于与肺癌肺内转移(metastatic nodules)相鉴别。传统MPLC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如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相继应用于MPLC辅助诊断。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受肿瘤个数、位置以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现今MP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行单孔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60.3±6.0)岁。手术全部通过单孔全胸腔镜完成解剖性全肺切除。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数据。结果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其中单孔胸腔镜左全肺切除17例,右全肺切除6例。手术时间(160.8±65.0)min,术中出血(131.3±121.3)ml,总住院(14.0±6.3)天,术后住院(8.0±4.5)天。术后并发症4例(17.4%),其中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对侧气胸发作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肺癌,其中腺癌5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2例,腺癌合并大细胞癌1例。结论选择合适病例且熟练掌握胸腔镜技术,单孔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安全可行,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全肺切除术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全球流行性疾病,能否为COVID-19的危重患者进行探索性、抢救性的肺移植手术在移植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报道COVID-19危重患者接受了肺移植,对于这类探索性、抢救性肺移植手术,移植术后相关治疗及预后情况尚无结论。本文主要从相关肺移植与病毒感染指南、肺移植适应证、术后并发症、伦理、卫生经济学等方面阐述这一争论,并思考COVID-19肺移植手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复杂袖式肺切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单孔胸腔镜袖式肺切除术(不包括楔形成形术和单纯血管成形术)167例,其中主要是上叶和下叶袖式肺切除术共141例;分析比较少见且难度更大的单孔胸腔镜袖式肺切除术26例,统称为"复杂袖式肺切除术"。纳入标准:超出一叶的袖式肺切除(两叶袖式肺切除或肺叶+肺段袖式肺切除),累及隆突的袖式肺切除,肺段的袖式肺切除,右中叶袖式肺切除。排除标准:胸腔镜辅助和开胸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单孔胸腔镜下常规肺叶(上叶和下叶)袖式肺切除术。纳入患者:右肺上中叶或中下叶袖式肺切除7例,左下叶+舌段袖式肺切除6例,累及隆突的袖式肺切除6例(其中袖式右肺上叶+隆突切除重建2例、袖式全肺切除1例、右主支气管节段切除+双隆突重建1例、袖式左肺上叶切除+隆突重建1例、袖式右肺中下叶切除+隆突成形1例),肺段的袖式切除4例(固有段切除2例、舌段切除2例),右中叶袖式肺切除3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分别是肺鳞状细胞癌15例、错构瘤4例、肺腺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类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术中出血量50~1 000 ml,平均出血量(169±205.94)ml;平均手术时间(190.3±72.6)min,四分位间距150~232.5 min;术中清扫淋巴结站(5.86±0.99)站,均包含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数目6~29枚,平均(14.04±5.41)枚;手术日引流量(265.41±173.98)ml,总住院时间(10.38±4.87)d,术后住院时间(4.96±1.90)d。恶性肿瘤中16例(16/19)接受术后化疗。长期随访:术后1例失访;2例术后余肺肿瘤复发、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进行放(化)疗后出现支气管食管瘘、1例术后乳糜胸。术后随访时间(15.6±10.7)个月。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至今,1例术后1年广泛转移死亡,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复杂袖式肺切除是胸部微创技术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进步,选择合适病例且熟练掌握胸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可以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复杂 袖式肺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