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暴露出重症医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尽管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医师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规范的重症医学培训平台、未形成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不足等。本文结合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救治的实际经验,提出应当开展针对重症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培训内容,增强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提升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同时拓展培训形式,加强"重症医学预备役"的建设。这些举措可以使重症医学团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队伍,对于重症医学的长远发展,对于我国医疗体系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急危重症综合诊治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KDIGO-AKI)分型临床结局的差异,分析影响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一项基于中国危重症临床试验组(CCCCTG)建立的危重症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库中19个省市自治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3 063例ICU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行二次分析。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ICU相关评分、检验检查结果及医疗过程等。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AKI(PAKI)和慢性肾脏病发展AKI(AoCKD)两型,PAKI是指符合KDIGO-AKI的血肌酐(SCr)标准(KDIGO-AKISCr)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AoCKD是指符合KDIGO-AKISCr标准且基线eGFR为15~59 mL·min-1·1.73 m-2。以28 d内ICU全因病死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ICU住院时间和肾脏替代治疗(RRT)比例作为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不同分型AKI患者基线资料和结局指标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AKI与AoCKD患者28 d内ICU累积存活率;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AKI患者28 d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 063例患者中最终有1 042例入选,其中AKI者345例,无AKI者697例,AKI发生率为33.11%;AKI患者28 d内ICU病死率为13.91%(48/345)。与PAKI患者(n=322)相比,AoCKD患者(n=23)年龄更大〔岁:74(59,77)比58(41,72)〕,基础肾功能更差〔eGFR(mL·min-1·1.73 m-2):49(38,54)比115(94,136)〕,入ICU病情更危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23(19,27)比15(11,22)〕,基础合并症更多〔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3(2,4)比0(0,1)〕,ICU住院期间SCr更高〔诊断AKI时SCr峰值(μmol/L):412(280,515)比176(124,340),均P<0.01〕;同时,AoCKD患者28 d内ICU病死率和RRT比例均明显高于PAKI患者〔39.13%(9/23)比12.11%(39/322),26.09%(6/23)比4.04%(13/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然而AoCKD患者与PAKI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oCKD患者28 d内ICU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PAKI患者(Log-Rank检验:χ2=5.939,P=0.01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因呼吸衰竭入ICU〔风险比(HR)=4.458,95%可信区间(95%CI)为1.141~17.413,P=0.032〕、ICU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HR=5.181,95%CI为2.033~13.199,P=0.001)和KDIGO-AKISCr分型为AoCKD(HR=5.377,95%CI为1.303~22.186,P=0.020)是AKI患者28 d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KDIGO-AKISCr标准结合eGFR进一步细化分型(PAKI、AoCKD)与危重症患者28 d内ICU死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淡水与海水淹溺对绵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杂种绵羊分为淡水淹溺组(n=12)和海水淹溺组(n=12),分别经气管插管灌注淡水或海水各30 mL/kg,约5 min灌完。于淹溺前、淹溺即刻及淹溺后30、60、120 min,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动物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通过呼吸机获得呼吸力学参数〔潮气量(VT)、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Ppeak)〕,通过PiCCO和右心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测量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收缩压(PAS)、肺动脉舒张压(PAD)、肺动脉楔压(PAWP)、血管外肺水(EVLW)〕。于实验终点处死动物,测定呼吸道内残留水量;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①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淡水和海水淹溺即刻HR、MAP、CO均较淹溺前明显升高并达峰值,且淡水淹溺组各指标明显高于海水淹溺组〔HR(次/min):170.75±1.87比168.67±2.27,MAP(mmHg,1 mmHg=0.133 kPa):172.92±1.62比159.42±3.18,CO(L/min):13.27±0.71比10.33±0.73,均P<0.05〕。②呼吸力学参数:与淹溺前比较,淡水和海水淹溺即刻PaO2/FiO2、VT、Cdyn明显下降,Ppeak明显升高,且海水淹溺较淡水淹溺下降或升高更为显著〔PaO2/FiO2(mmHg):37.83±1.99比60.42±5.23,VT(mL):86.25±7.66比278.75±9.67,Cdyn(mL/cmH2O):8.86±0.33比23.02±0.69,Ppeak(cmH2O,1 cmH2O=0.098 kPa):42.17±2.69比17.67±1.15,均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淡水淹溺组PaO2/FiO2逐步回升,而海水组呈持续下降趋势。③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淡水和海水淹溺即刻PAS、PAD、PAWP均明显高于淹溺前,且淡水淹溺组明显高于海水淹溺组〔PAS(mmHg):34.58±2.87比26.75±1.66,PAD(mmHg):27.25±1.22比16.75±0.87,PAWP(mmHg):27.83±1.85比11.75±1.82,均P<0.01〕;之后淡水淹溺组PAS、PAD逐步下降,而海水淹溺组持续升高;淡水或海水淹溺后PAWP均逐渐下降,分别于淹溺后120 min、淹溺后30 min恢复至淹溺前水平。淡水淹溺后EVLW持续升高,于30 min达峰值,随后减少,至120 min时仍显著高于淹溺前(mL/kg:10.73±1.27比6.67±0.69,P<0.01);海水淹溺后无法测得EVLW。④呼吸道内残留水量:淡水淹溺组呼吸道内残留水量明显少于海水淹溺组(mL:164.33±25.21比557.33±45.23,P<0.01)。⑤ HE染色:淡水淹溺组局部肺泡萎缩,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可见少许粉染物质沉积;海水淹溺组肺泡扩张,肺泡间隔断裂明显,间质内可见明显出血及水肿液。结论海水淹溺对动物的呼吸力学及肺循环影响较淡水淹溺动物更为明显,呼吸道内残留水量也明显多于淡水淹溺动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早期出现肌钙蛋白I(TnI)升高对重症孕产妇ICU住院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CU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住ICU住院时间是否大于72 h,分为ICU住院时间延长和ICU住院时间非延长2个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ICU早期TnI水平及AKI对ICU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119例;其中ICU住院时间延长组47例(39.5%),非延长组72例(6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期TnI升高(优势比6.697,95%CI:1.27~35.332,P=0.025)和急性肾损伤(AKI,优势比6.054,95%CI:1.248~29.368,P=0.025)是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ICU早期发生TnI升高及AKI对ICU住院时间延长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95%CI 0.65~0.832,P<0.001)和0.729(95%CI 0.634~0.825,P<0.001);二者联合对ICU住院时间延长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 0.723~0.889,P<0.001)。结论早期出现TnI升高和AKI是预测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住院时间有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SCM)、心碎综合征等,是以左心室尖部运动缺失和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底部收缩增强为特征的一种短暂的心脏综合征。1990年日本学者Sato等首次报道了1例胸痛伴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其特征性左心室收缩状态,与日本传统章鱼鱼篓的圆形底部和窄口形似。随后,Pavin等研究发现TTS常发生在强烈情绪应激之后,且提示与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明显相关,从而提出了其应激性特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态的刺激而导致严重的应激状态并且儿茶酚胺水平激增,尤其是脓毒症的患者常伴有心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与SCM相近,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将脓毒症相关心肌病与TTS进行明确区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样蛋白1 (cytokine-like protein 1,CYTL1 )在脓毒症早期天然免疫反应阶段,对中性粒细胞促炎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57BL/6小鼠,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和对照组(实施假手术),每组6-12只。术后8 h后分离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CYTL1重组蛋白作用于细胞。Boyden趋化小室检测CYTL1对细胞的趋化活性;荧光素标记大肠杆菌吞噬试剂盒检测吞噬功能;荧光探针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氧自由基释放。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TL1对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 (10.0 ± 2.0)vs(66.3 ± 4.0),t=-21.6,P <0.0001]。与其他趋化因子相比,CYTL1趋化活性较"中间型"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强[(66.3 ± 4.0)vs(21.7 ± 6.5 ),t= 10.1,P= 0.001];与"终点型"趋化因子fMLF相比差别不明显[(66.3 ± 4.0 )vs (86.0 ± 13.5 ),t=-2.4,P= 0.073】。流式细胞术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与脓毒症组相比,CYTL1蛋白能促进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大肠杆菌[(7.35 ± 1.66)vs(2.84 ± 0.62),t = 4.4,P= 0.012],并增加细胞释放氧自由基[(84 340.1 ± 5 353.5 )vs (351 018.7 ± 72 291.7 ),t = 6.4,P = 0.003]。结论在脓毒症天然免疫反应阶段,CYTL1对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且能促进细胞吞噬能力及氧自由基释放,提示该因子可能在疾病早期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