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的一部分,中重度疼痛时即提倡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滴定止痛,以期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个体化止痛理念体现在不同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文章综述了癌痛分类和发生的机制,以及癌痛控制过程中阿片类药物的滴定方法及个体化应用。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 吗啡
  • 作者: 崔健 王赟 周媛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机制不明,也难以客观预测疗效。目前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变化多集中在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楔前叶区域;脑功能交互涉及情绪环路、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未来研究应优化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减少样本异质性,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影响。文章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角度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促进可预测抑郁症药物治疗反应客观标记的发现。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标准化治疗且进行了氯吡格雷吸收/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的ACS患者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根据患者治疗1年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脑梗死等血栓相关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事件组及非血栓事件组,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基础疾病、并用药物及氯吡格雷吸收/代谢相关等位基因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42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274例,女性68例,年龄(58±9)岁,78例(22.8%)发生血栓事件。血栓事件组与非血栓事件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并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占比、细胞色素P450(CYP)2C19*3、对氧磷酶-1基因Q192R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B1基因C3435T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血栓事件组患者体重指数(BMI)、CYP2C19*2 GG型及CYP2C19*17 CT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血栓事件组(均P<0.05),并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和CYP2C19*17 CC型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血栓事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0.915,95%CI:0.847~0.989,P=0.026)、CYP2C19*2 GG型(OR=0,95%CI:0~0.008,P<0.001)及GA型(OR=0.028,95%CI:0.003~0.296,P=0.003)是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CYP2C19*17 CC型(OR=2 856.665,95%CI:87.337~93 436.810,P<0.001)是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2和CYP2C19*17突变是ACS患者氯吡格雷疗效和治疗后血栓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多态性,基因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