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原位癌,因肿瘤未突破基底膜,手术切除通常有效,少部分复发,极少部分以浸润癌复发。本文报道1例微乳头型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改良根治术和内分泌治疗4年后出现同侧胸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复发,再次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后随访3年无异常。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和2021年就诊的2例BLL-11q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右颈部包块,生长迅速,切除送检。Ann Arbor分期为ⅠA和ⅡA期。镜下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性生长的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一致,“星空”现象明显,类似于Burkitt淋巴瘤。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CD20、CD79α、PAX5、CD10和Bcl-6,部分中等阳性表达C-MYC和MUM-1,CD3、Bcl-2、CD30和TDT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95%,EBER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MYC、Bcl2、Bcl6断裂,11q23.3扩增和11q24.3缺失。2例患者均行化疗,随访10~22个月,均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的生发中心B细胞性淋巴瘤,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且缺乏MYC基因重排,应与Burkitt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伴有IRF4重排的大B 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等鉴别,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基础上诊断依靠基因学检测,可能有更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远洋捕捞渔民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8月休渔期石岛港6家远洋渔业公司入石岛人民医院体检的360名渔民为调查对象,依据IBS罗马Ⅲ诊断标准,最终确诊68例IBS患者为远洋组。同时选取2021年5月至8月入本院肠镜检查的当地居民(非远洋作业)男性人员1 450例,共有60例患者符合IBS入选标准,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人群IBS发生率;比较远洋组不同海龄IBS发生率;统计2组人群IBS亚型发生率;采用广泛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评价2组人群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焦虑、抑郁与IB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远洋组IB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远洋组海龄≥20年组IBS发生率(44.1%)和10~19年组IBS发生率(35.3%)均明显高于2~9年组IBS发生率(20.6%),远洋组海龄≥20年组IBS发生率明显高于10~19年组和1~9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洋组IBS便秘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型和混合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远洋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远洋组IBS发生率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两个维度呈正相关(r1=0.549、r2=0.561,P1=0.008、P2=0.006)。结论从事远洋捕捞渔民IBS患病率高,且以便秘型为主,大多数合并心理异常,焦虑、抑郁能明显影响IBS患者肠道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内镜黏膜下切除(EMR)或剥离术(ESD)治疗渔民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荣成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采用肠镜治疗的渔民结直肠息肉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无痛肠镜治疗组(245例)和普通肠镜治疗组(168例),无痛肠镜组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2.0 mg/k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酌情追加麻醉剂量;普通肠镜组患者不应用任何药物,仅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完全切除率、治愈率、随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无痛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94.5%)高于普通治疗组(9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检查前比较,检查中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检查中无痛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治疗组完全切除率为98.8%,普通组治疗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随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状态镜下行EMR或ESD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并可增加患者治疗及随诊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