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HIVDB在线分析治疗前耐药突变及耐药水平;计算两两序列间基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确定最佳GD阈值,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成功得到134条pol基因序列,共发现9种亚型,以CRF08_BC (34.33%,46/134),CRF01_AE (29.85%,40/134)和CRF07_BC (23.88%,32/134)为主,年龄、户籍地、教育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亚型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9个样本存在耐药,治疗前人群耐药率为14.18%(19/134)。以GD阈值为1.2%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15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2~29例),入网率49.25%(66/134),入网病例以男性(75.76%,50/66)、异性性传播(81.82%,54/66)和感染CRF08_BC(50.00%,33/66)为主。发现一个包含29个病例(其中2例暗娼)的CRF08_BC较大分子簇(平均度值22.7),簇内病例集中在S县,平均年龄57.21岁,异性性传播为主(96.55%, 28/29),包括7例耐药病例,簇内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与云南流行株的关联性最高。结论浙西南山区(丽水市)HIV-1亚型多元,治疗前耐药达到较高水平,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以老年嫖客为聚集特征的分子传播簇,急需制定和实施精准干预策略,遏制HIV的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自噬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30~25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瑞芬太尼+切口痛组(MRI组)和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RI组)。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RI组、MRI组和RR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以1 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60 min;MRI组于造模前12 h时腹腔注射三甲基腺嘌呤15 mg/kg,RRI组于造模前12 h时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0 mg/kg。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T0)、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及热缩足潜伏期(TWL)。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脊髓腰膨大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T0时比较,4组大鼠T1~4时PWT降低,TWL缩短(P<0.05);与I组比较,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LC3Ⅱ和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RI组比较,M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RRI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LC3Ⅱ和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自噬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过程。
简介:摘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不断改善,计算机技术也必须不断改进和更新。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由于种种限制和影响,我国现代计算机的水平仍然不高,计算机产业发展缓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现在,在化工行业中,更加依赖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计算机在化工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影响。所以需要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做得更好,当然,计算机应用在技能水平、研究强度、区域平衡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化工行业面临着重大挑战,更值得准确把握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新要求,积极推进化工行业领域的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