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腺癌原发灶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联合T2WI纹理分析术前预测短径≤9 mm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直肠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常规MRI和IVIM-DWI扫描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4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71例)。测量直肠腺癌原发灶IVIM-DWI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在横断面T2WI图像上逐层勾画直肠腺癌全病灶感兴趣区,导入GE Analysis Kit软件提取三维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IVIM-DWI参数和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有独立预测作用的最优纹理特征参数,并建立纹理特征模型和IVIM-DWI、纹理特征参数的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DWI参数、纹理特征参数、纹理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在IVIM-DWI参数中,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间直肠腺癌原发灶的D*值和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P=0.001;Z=-3.06,P=0.002),ADC和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直肠腺癌原发灶T2WI共获得828个纹理特征参数,最终筛选出3个最优纹理特征参数,包括firstorder_Skewness、shape_Sphericity和glcm_Idn。ROC曲线结果显示D*值和f值的AUC分别为0.689和0.670,3个纹理参数的AUC分别为0.651、0.628、0.631,纹理参数模型的AUC值为0.775,联合模型的AUC值为0.803。联合模型的AUC大于D*、f和3个纹理特征参数的AUC(P均<0.05)。结论直肠腺癌原发灶的IVIM-DWI参数联合基于T2WI的纹理特征参数术前预测短径≤9 mm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确诊的NSCLC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阿帕替尼A组[采用阿帕替尼(0.25 g)+多西他赛+顺铂治疗]和阿帕替尼B组[采用阿帕替尼(0.50 g)+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每组23例。比较3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帕替尼B组1例患者因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退出临床研究。治疗4个周期后,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ORR分别为17.39%(4/23)、47.83%(11/23)和54.55%(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24);阿帕替尼B组ORR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09);阿帕替尼A组和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85,P=0.028;χ2=0.20,P=0.652)。3组患者DCR分别为47.83%(11/23)、78.26%(18/23)和86.36%(1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P=0.011);阿帕替尼B组DCR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06);阿帕替尼A组和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3;χ2=0.51,P=0.477)。3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6.8、9.2、9.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22);与单纯化疗组相比,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36;χ2=8.60,P=0.029);与阿帕替尼A组相比,阿帕替尼B组虽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201)。3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2、7.7、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P=0.026);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较,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患者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39;χ2=8.36,P=0.031);与阿帕替尼A组相比,阿帕替尼B组虽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P=0.186)。3组患者乏力[34.78%(8/23) vs. 65.22%(15/23) vs. 72.73%(16/22),χ2=7.50,P=0.024]、高血压[4.35%(1/23) vs. 34.78%(8/23) vs. 68.18%(15/22),χ2=20.07,P<0.001]、手足综合征[4.35%(1/23) vs. 43.48%(10/23) vs. 72.73%(16/22),χ2=22.28,P<0.001]、口腔黏膜炎[8.70%(2/23) vs. 39.13%(9/23) vs. 72.73%(16/22),χ2=19.26,P<0.001]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化疗组相比,阿帕替尼A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B组乏力、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09;χ2=9.68,P=0.002;χ2=6.51,P=0.011;χ2=20.00,P<0.001;χ2=22.37,P<0.001;χ2=19.21,P<0.001)。结论阿帕替尼(0.50 g)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疗效优于单纯化疗,阿帕替尼(0.25 g)和阿帕替尼(0.50 g)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增加治疗剂量不能取得更长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3例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6例,术后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7,术后综合护理),研究其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8.77%),明显低于对照组(23.21%),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展开临床综合护理,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对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