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方法。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9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9月,随机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共9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并设定组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分值明显较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相对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重症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高,能保证患者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肝切除组(57例)和围肝门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肝门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肝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肝门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肝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肝门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肝门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肝门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 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当患者发生这一病症后,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偏瘫是患者在发病后的常见机体功能损伤,本次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将董氏奇穴联合水针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间段设置,在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录入90名要求到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出生日期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出生日期单双号进行两组均分,生日为单号的记录在对照组中,双号生日的患者记录在实验组中,每组中均将45名患者录入其中,根据不同的组别为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内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董氏奇穴联合水针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发现各方面指标实验组内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而在实验完成后,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的常见病情,而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实验的方式确认了,将董氏奇穴联合水针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并且还还能能和肢体活动功能,进而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为了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带有烧灼系统的新型管腔金属支架——Hot AXIOS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2021年12月—2022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超声引导下Hot AXIOS治疗的总共5例IPN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5例均成功完成治疗,用时8~21 min;术后第1天腹痛、腹胀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腹部CT提示包裹性坏死均明显缩小,后续成功施行2~9次直接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辅以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趋于正常、血炎症指标基本正常、坏死腔缩小、坏死物清除干净,Hot AXIOS支架留置12~40 d后拔除;出院后随访25~113 d,所有患者存活且未复发。初步结果提示,内镜超声引导下Hot AXIOS治疗IPN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t=10.93,P<0.001;7(6,9)mm,Z=-3.94,P<0.001;(107±46)%,t=4.26,P<0.001;(89±5)%,t=17.27,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P<0.001;r治疗后=0.96,P<0.001),并具有一致性。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HUCB-PRP)的海藻酸钠-明胶(AG)生物墨水(称为HUCB-PRP-AG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及该生物墨水的三维打印组织治疗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体积分数2.5%、5.0%、10.0%HUCB-PRP的HUCB-PRP-AG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1P-AG、2P-AG、4P-AG。取AG、1P-AG、2P-AG、4P-AG,观察室温下外观,采用旋转流变仪检测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利用以上4种生物墨水分别进行三维生物打印并观察打印组织外观(后续使用交联后打印组织),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Transwell小室内用HUVEC专用培养基共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3);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用DMEM培养基培养12、24、48 h,进行干燥称重并计算降解率(样本数为3);将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培养0.5、24.0、48.0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样本数为5)。取16只6~8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创面仅覆盖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常规对照组和另予HUCB-PRP滴加的HUCB-PRP组、AG打印组织覆盖的AG组、4P-AG打印组织覆盖的4P-AG组(每组4只),观察每组3只裸鼠伤后4、8、14 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每组剩余裸鼠伤后8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CD31阳性新生血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室温下,AG、1P-AG、2P-AG、4P-AG均呈半透明液态;AG为淡黄色,1P-AG、2P-AG、4P-AG均为淡红色但颜色依次逐渐加深。在温度10 ℃和剪切率0.1~10.0 s-1范围内,AG、1P-AG、2P-AG、4P-AG的黏度均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10 ℃和角频率1~100 rad/s范围内,4种生物墨水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4种生物墨水打印组织的分辨率与形态均相近。与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分别为0.885±0.030、1.126±0.032、1.156±0.045,均明显高于与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的0.712±0.019(P<0.01);与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均明显高于与1P-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P<0.01)。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12、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AG打印组织(P<0.01);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4P-AG打印组织培养12 h的降解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2P-AG打印组织(P<0.01)。培养0.5、24.0、48.0 h,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P<0.01),1P-AG和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4P-AG打印组织(P<0.01)。常规对照组与HUCB-PRP组裸鼠伤后8 d创面较伤后4 d干燥且缩小,HUCB-PRP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较常规对照组缩小且无结痂;AG组、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上打印组织明显降解且创面无明显渗出,伤后8 d创面明显上皮化且缩小,伤后14 d创面无结痂;4P-AG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完全上皮化。与常规对照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HUCB-PRP组、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及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HUCB-PRP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8 d及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AG组裸鼠伤后14 d及4P-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1);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G组(P<0.01)。伤后8 d,常规对照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HUCB-PRP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丰富新生微血管以及较多CD31阳性新生血管,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4P-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大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大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结论HUCB-PRP-AG生物墨水具备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其三维打印组织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加速创面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按照奇偶分组法对90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STEMI患者展开分组讨论,对比对照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抽取对象45例)与观察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抽取对象45例)的安全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E/A水平增幅显著,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较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心功能改善中的效果更佳,且可减少其MACE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或者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预混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为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方案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lc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FPG、2hPG、HbAlc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空腹C肽以及餐后2h C肽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空腹C肽以及餐后2h C肽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67%、11.67%,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更有利于快速改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及降低低血糖事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