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巩膜瓣下咬切术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巩膜瓣下咬切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巩膜瓣下咬切术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情况,掌握不同类型聚集性病例发病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证据和经验。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2月22日天津市全部COVID-19确诊病例的聚集性资料,梳理和分析不同类型聚集性疫情发病特点。结果截至2月22日,天津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33起,涉及病例115例。聚集性病例分为4类:家庭聚集(28起,71例)、单位聚集(1起,10例)、交通工具(3起,8例)和公共场所(1起,26例),其中单位和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又导致了14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家庭聚集的续发病例1~7例,中位数为2例。家庭首发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续发病例(Z=-2.406,P=0.016)。公共场所聚集的潜伏期中位数为7 d。家庭、单位和公共场所3类聚集性疫情相比较,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3,P=0.012),续发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07,P=0.000)。结论COVID-19疫情监测应特别关注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场所,及时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内部,应及时将密切接触者转至统一的隔离观察点,严格单间管理,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农村地区防疫意识不强,聚集活动较多,且发病后就诊不及时,在疫情初期应该加强防控的宣传和控制措施。
简介:摘 要:介绍了新型节能环保型内燃机车燃油系统的结构,针对燃油系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OR=1.709,95%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痊愈患者肺部损害的随访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22例COVID-19痊愈患者,按照入院首次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分为轻度7例、中度12例、重度3例。痊愈后6个月前瞻性地采用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和HRCT对肺部损害进行评估,评价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与HRCT检查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①治愈后6个月,轻度组肺部损害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中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与HRCT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76,P<0.001)。③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评分与HRCT Warrick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55,P<0.001)。结论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可作为COVID-19痊愈患者评估肺部损害随访的优先检查方案,以减少CT使用,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有利的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天津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天津市共报告430名病例,409名符合纳入标准,70.90%(290/409)发生家庭聚集。家庭续发率为33.64%,12~17岁组首发病例家庭续发率(13.79%)明显低于18~49岁组(36.48%),OR值(95%CI)为0.378(0.170~0.840)。影响家庭聚集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较集中隔离发现的OR值(95%CI)分别为2.951(1.322~6.586)和2.287(1.164~4.495),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较未出现咽部不适的OR值(95%CI)为3.003(1.576~5.720);家庭内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较未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OR值(95%CI)为0.268(0.132~0.552)。结论本次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以及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是发生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家庭内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发生新冠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截至2020年2月18日涉及天津市某百货大楼关联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特征、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传播情况等。结果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40例,占辖区确诊病例数(53例)的75.47%,发病主要分布在≥60岁(35.00%);职业以农民为主(40.00%);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5.00%),其次为咳嗽(35.00%),存在腹泻(15.00%),确诊重型比例为32.50%;流行曲线显示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31日。聚集性疫情中涉及一代病例百货大楼员工6例(15.00%)、顾客19例(47.50%),二代密切接触续发病例15例(37.50%);最早发病员工1月21日发病,潜伏期内有外省市批发市场进货史,有3名员工发病后在岗工作;顾客发病潜伏期平均为6 d,发病就诊间隔7 d。结论此次宝坻百货大楼关联病例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目前采取防控措施后已取得阶段性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