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舒霖与诺和锐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为期26周、随机、开放、平行分组、阳性对照药物与非劣效临床试验,共纳入563例使用胰岛素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受试者根据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锐舒霖或诺和锐治疗,均联合应用基础胰岛素(来得时)。主要终点指标为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基线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全分析集(FAS),锐舒霖组的HbA1c从基线(8.66±1.28)%下降到(7.77±1.09)%(P<0.001),诺和锐组(8.47±1.28)%下降到(7.65±0.97)%(P<0.001),两组差异(诺和锐组-锐舒霖组)为-0.061%(95%CI-0.320~0.199)。锐舒霖组和诺和锐组 HbA1c<7.0%达标率为24.26%和21.21%(P=0.456),HbA1c<6.5%达标率为9.65%和6.82%(P=0.310);锐舒霖组标准餐后2h血糖(2hPG)从(16.23±5.22)mmol/L下降到(12.65±4.57)mmol/L(P<0.001),诺和锐组从(16.13±5.37)mmol/L下降到(11.91±4.21)mmol/L(P<0.001);两组7点指尖血糖均较基线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比例为31.68%和36.36%(P=0.320),阴性转阳性比例为7.43%和10.61%(P=0.360),阳性转阴性比例为10.40%和7.58%(P=0.360)。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0.05%比55.40%(P=0.37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60%比77.70%(P=0.818)。结论锐舒霖非劣效于诺和锐,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临床医师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理想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舒霖®组和来得时®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8点指尖血糖谱、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24周后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的HbA1c分别下降1.16%和1.25%,FPG分别下降3.05 mmol/L和2.90 mmol/L, 2hPG分别下降2.49 mmol/L和2.38 mmol/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8点指尖血糖谱以及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相似(P值均>0.05)。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 (38.00%和39.01%)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7.25%和1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两组均无重度低血糖。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77%比52.48%)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6.91%比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长舒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来得时®相当,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锐舒霖®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自2016年7月29日至2019年9月12日纳入来自全国27家中心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542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将受试者以2∶1的比例分配进入锐舒霖®50组或诺和锐®50组。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试验结束时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采用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数据分析,安全性指标采用安全性数据集(SS)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542例,锐舒霖®50组364例、诺和锐®50组178例。FAS受试者532例(锐舒霖®50组356例、诺和锐®50组176例),PPS受试者485例(锐舒霖®50组325例、诺和锐®50组160例),SS受试者533例(锐舒霖®50组357例、诺和锐®50组176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HbA1c分别下降1.56%±1.42%和1.54%±1.27%,FPG分别下降(1.94±3.08)和(1.43±2.53)mmol/L,2hPG分别下降(4.66±5.40)和(4.21±5.36)mmol/L,上述指标组内降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27%(233/357)和68.18%(120/176)]、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55%(284/357)和72.73%(128/176)]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分别为55.03%(186/338)和57.83%(96/166)]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50和诺和锐®5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惰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至5月对"中国城市三级甲等医院T2DM费用调查研究"中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后了解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如6个月后治疗方案未做升级,即未增加≥1种的口服降糖药物、未起始胰岛素或未起始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即被视为临床惰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识别临床惰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78例,其中男101例(56.7%),女77例(43.3%),年龄(58±11)岁,糖尿病病程(7±7)年,HbA1c(8.6±1.6)%。T2DM患者总体临床惰性发生率为52.2%(93/178),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起始胰岛素或者起始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例分别为30.9%(55/178)、16.3%(29/178)和0.6%(1/178)。临床惰性的影响因素包括HbA1c7.5%~8.9%(OR=3.437,95%CI:1.421~8.309)和HbA1c≥9.0%(OR=9.738,95%CI:3.634~26.9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2.732,95%CI:1.004~7.431)、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OR=2.651,95%CI:1.248~5.635)以及糖尿病病程(OR=1.064,95%CI:1.005~1.126)。结论超过半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惰性。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临床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