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分层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4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分层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预后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NRS评分、LPS、AMY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急诊分层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NIPT的11 000例孕妇中,回顾性纳入cffDNA浓度偏低(<6.00%),或首次检测Z值灰区(3.00~4.00),或产前介入性产前诊断确定假阳性或生后确定假阴性病例共31例。取首次常规NIPT留存的血浆标本,使用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cffDNA进行NIPT(改良富集法NIPT)。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改良富集法NIPT与常规NIPT测得的男胎cffDNA浓度变化。结果31例孕妇中13例常规NIPT cffDNA浓度偏低,11例常规NIPT 13/18/21-三体假阳性(3例13-三体,4例18-三体,4例21-三体,均经介入性产前诊断证实),6例首次常规NIPT Z值灰区(复测为低风险),1例常规NIPT 21-三体假阴性(生后染色体检查证实)。使用改良富集法后,<150 bp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片段得到有效富集,21例男胎的cffDNA浓度由常规NIPT的4.43%(2.45%~17.61%)提升至改良富集法NIPT的13.46%(7.75%~3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2,P<0.01)。13例常规NIPT cffDNA浓度偏低者经改良富集法NIPT,均成功检出为低风险;6例Z值灰区病例及11例假阳性病例中的6例经改良富集法NIPT确定为低风险,与常规NIPT复测结果一致;1例假阴性病例确定为高风险。结论与常规NIPT相比,改良富集法NIPT降低了因cffDNA浓度偏低导致的检测失败率,降低了假阳性率,并成功检测出假阴性病例,显示出更高的检测成功率和更低的假阳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非干预性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BPD组根据BPD严重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度组,检测各组患儿生后第14、21、28、35、42、49天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各组患儿NTproBNP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90例,BPD组36例,轻、中、重度分别为18、13、5例,非BPD组154例。BPD组胎龄、出生体重和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PD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高于非BPD组,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时间长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49天BPD组与非BPD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BPD组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BPD组第14天NTproBNP水平最高。不同程度BPD患儿NTproBNP水平比较,第28天轻、中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均为BPD严重程度重组NTproBNP水平高于严重程度轻组(P<0.001)。BPD患儿生后第14天NTproBNP值为982 pg/ml是最佳诊断参考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 0.831~0.983)。结论发生BPD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NTproBNP显著升高,且BPD程度越重,NTproBNP水平越高,NTproBNP对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来源外泌体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使用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从大鼠EPC培养液中提取外泌体,将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AECⅡ分为对照组、高氧组、干预组。对照组为空气+5%CO2培养,高氧组为95%O2+5%CO2培养,干预组培养基中加入0.1 mg/ml EPC来源外泌体,并予95%O2+5%CO2培养。于2、4、6 d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ECⅡ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AECⅡ凋亡。结果透射电镜观察EPC培养上清中分离的外泌体均符合外泌体的形态学特征。Dil标记EPC来源外泌体后与AECⅡ共培养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ECⅡ胞浆中有Dil荧光,提示EPC来源外泌体可以被AECⅡ摄取进入胞浆。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AECⅡ活力受损,细胞凋亡增加,并且损伤程度随高氧时间延长而加重(P<0.001)。EPC来源外泌体干预组细胞损伤程度低于高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高氧4 d、6 d时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9、0.005),在高氧6 d时的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EPC来源外泌体干预可减轻高氧诱导对AECⅡ的损伤,但不能完全逆转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西南地区单中心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治疗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实施ECMO支持的难治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ECMO运行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8例患儿,其中成功撤机5例,存活5例;2例因脑室内出血(Ⅲ~Ⅳ级)、1例因确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放弃治疗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ECMO支持前氧合指数、ECMO准备时间、运行时间、肝素剂量、红细胞悬液用量、血小板用量、镇静镇痛药物剂量、治疗性低体温及ECMO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撤离ECMO时氧合指数更高(P=0.001),24 h内乳酸清除率更低(P=0.005),ECMO支持后首个24 h尿量更多(P=0.046),新鲜冰冻血浆单位时间内使用量更多(P=0.038)。5例存活患儿随访1年,均未见明显发育迟缓及神经系统异常。结论ECMO用于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有效,降低了ECMO运行期间严重颅内出血的风险,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选取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15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150 mg/kg)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毛蕊花糖苷组和厄贝沙坦组。持续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尿液和肾组织,分别进行生化、病理和相关mRNA与蛋白的检测。体外实验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1 g/L葡萄糖)、高糖组(4.5 g/L葡萄糖)和高糖+毛蕊花糖苷组(4.5 g/L葡萄糖+32 μmol/L毛蕊花糖苷),分别于48 h、72 h时间点收获细胞。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MGB1和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均升高(均P<0.05),血清、尿液HMGB1均升高(均P<0.05);病理染色可见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系膜扩增改变;HMGB1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均P<0.05),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尿液HMGB1均下降(均P<0.05),肾脏组织病变减轻,HMGB1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NRK-52E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MGB1、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均P<0.05);毛蕊花糖苷干预后,HMGB1、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均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MGB1和NF-κB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