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游离第二趾胫侧甲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9例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患者急诊采用游离第二趾胫侧甲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2.0 cm~2.0 cm×3.5 cm。结果术后9例患者甲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甲皮瓣质地与外形优良,两点分辨觉为6~8 mm,手指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结论急诊应用第二趾胫侧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可一次手术完成修复重建,组织匹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影响小,是修复手指中小创面的较理想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乳脂蛋白样-2基因(BTNL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我国汉族川崎病患儿易感性及冠状动脉损害(CA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2.56±1.76)岁,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12岁。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男61例,女14例,年龄(3.00±1.86)岁,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12岁。纳入的所有儿童均为内蒙古自治区汉族。根据是否并发CAL,将川崎病组患儿分为CAL组(n=16)和非CAL(N-CAL)组(n=50)。采用Chelex-100、IonPGM测序及Barcode测序数据分析流程,得出所有样本BTNL2基因rs1555115、rs2395158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川崎病组与健康组BTNL2基因rs1555115 CC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两组的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川崎病组与健康组的BTNL2基因rs2395158 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CAL组与N-CAL组的BTNL2基因rs1555115 CC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两组的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CAL组与N-CAL组的BTNL2基因rs2395158 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两组的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BTNL2基因中,携带rs2395158位点G等位基因及AG、GG基因型的儿童较携带A等位基因、AA基因型更容易发生川崎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A、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