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能力。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1 月山东某医院收治的 60 位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每组 30 位患者。对照组给予基础的运动康复、作业治疗及言语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虚拟实境游戏的方法。两组均持续治疗 4 周。4 周后分别使用 Berg 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数据使用 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 Berg 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 Fugl-Meyer 评定量表得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erg 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 Fugl-Meyer评定量表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常规的康复训练与虚拟实境游戏的康复训练进行对比,运用量表进行评定,发现虚拟实境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性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略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针对患有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调查。作为神经康复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断推陈出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上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提高脑卒中康复效果和疗效,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脑卒中康复疗法。方法:选择实习所在医院接收的四十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随机的数字表法,把这些病人随机安排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对照组接受为期 4 周的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而试验组额外进行 30 分钟,1 天 1 次,每周 5 次的 RAT 训练以及 30 分钟,1天1次,每周 5 次的 tDCS 训练,每个疗程为期 4 周。通过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确定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的差别在康复治疗前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康复诊疗后,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都出现提升,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 FMA-UL、ARAT 和 MBI 评分度量差异之后,数据统计分析后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和 ARAT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达到显著差别(P<0.01),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MBI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比常规康复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然而,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意味着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证实这一组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挑选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60 名在某医院康复科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实验组予以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联合治疗。每周训练 5 天,每天训练 30 分钟,共治疗 6 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证评估量表(MoCA)来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比较无太大差别>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MMSE、 MOCA 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MMSE、MO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数据证明 VR 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训练对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简介: 摘要;选取接受治疗的肱二头肌腱炎的患者,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按照随机分组方法,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包括肩关节功能锻炼、绷带固定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MET结合超声波技术进行治疗,MET包括肌力检查、肌肉伸展和体位调整。超声波技术主要是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软组织修复。肌肉能量技术结合超声波对肱二头肌腱炎的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