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消化内科患者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0 例,实验组 50 例。 对照组采用 普通胃镜检查,实验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 ,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有统计意义。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为 2 例,不良反应率为 4% ,对照组患者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为 12 例,不良反应率为 24%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率较低。( P<0.05 )差异明显统计有意义。 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通过无痛胃镜进行检查,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控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2019-nCoV易感的患者中近70%为5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患者的重症及病死率极高。而中老年人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高危人群。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在急、门诊对OVCF患者进行COVID-19筛选和防护,如何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病情评估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诊疗全程防护措施等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困难。因此,专家组制订本共识,系统规范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在急、门诊的筛查与确诊流程及防护措施,对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按病情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分型并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以及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给予老年人带状疱疹精心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和京山县人民医院四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2 0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6.60%(932/2000);男性患者1297例(64.85%),为女性患者的1.85倍;其中≤12岁和>75岁患者中的男女比例比值最大,为3∶1。结石主要位于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占比较少,尿道不常见。结石成分主要草酸钙,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胱氨酸和磷酸铵镁结石不常见;仅在女性患者中发现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占0.5%~0.7%),同时女性磷酸铵镁成分明显比男性常见(P<0.001)。首发和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占比大体相似,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碳酸磷灰石结石常见,尿酸类和磷酸铵镁结石出现率不高,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不常见。结论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成分和肾脏发病最为常见,男女结石部分成分存在差异,可为该地区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24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246例患者,共行263次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13例,术中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2例(0.76%),1例为孤立肾,1例为双肾重度积水,2例术后均转为血液透析治疗;术后出现高热、感染22例(8.36%),其中3例为感染性休克(1.14%),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术后迟发性大出血8例(3.04%),其中5例经夹闭肾造瘘管、更换气囊肾造瘘管、补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等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行肾切除,1例因失血过多死亡。术中液体外渗5例(1.9%),经引流、利尿等处理后痊愈;术后结石残留较常见,上述资料总的结石取尽率为90.6%(223/246)。结论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害是PCNL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术后结石残留、液体外渗也较常见,但该术式的微创和可重复取石以及可结合其它取石方法等优点,使其成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DM)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服药依从性差者作为观察组,依从性好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药物不良反应、服降血糖药种类及次数、DM知识认知情况、医疗费支付方式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服药依从性好31.4%,服药依从性差者66.6%,服药依从性差的因素年龄大、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服降血糖药种类及次数多、DM认知差、医疗费自费(P<0.05)。结论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对策提醒老年患者按时用药督促用药;治疗前进行药物知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降糖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腰椎融合器及椎弓根钉棒感染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49.80±13.29)岁(范围23~66岁)。原术式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共植入14枚融合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1例、腰椎骨折1例。于术后(10.80±13.24)个月(范围2~39个月)诊断为术后融合器感染10例(12枚),其中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8例。采用前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5例(7个椎间隙)一期前路清创及椎间植骨,1例后侧关节突已融合而未植骨,1例因后路清创取出钉棒时出血较多而在2周后行前路清创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6例、断棒1例,行一期椎弓根钉棒翻修3例(2例感染、1例断棒)、单纯椎弓根钉棒取出4例。采用后路清创融合器取出及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例:2例一期椎间颗粒状松质骨植骨,1例因感染严重、后侧软组织缺损而未植骨;合并椎弓根钉棒感染2例,单纯取出1例、取出后更换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0±5.10)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5,P=0.436);红细胞沉降率由(61.10±40.81)mm/1 h下降至(19.81±7.63)mm/1 h、(11.50±6.1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P=0.001);C反应蛋白由(32.39±37.94)mg/L下降至(8.61±5.93)mg/dl、(5.80±4.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2,P=0.024);VAS评分由(6.60±0.84)分下降至(2.80±0.92)分、(1.6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90,P<0.001);ODI指数由80.10%±8.14%下降至51.00%±8.10%、30.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378,P<0.001)。术后MRI椎体异常信号逐渐消退,完全消退时间为(5.00±1.33)个月(范围3~7个月)。前路手术中6例(8个间隙)一期植骨,其中5例(7个间隙)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6.80±2.28)个月(范围4~10个月);1例1个间隙未融合。后路手术中2例一期植骨,其中1例于4个月获得融合;1例因植骨区感染再次清创取出植骨,未融合。1例发生术中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发生术后植骨块移位。结论融合器感染早期可经后路清创取出,但受到后侧神经及骨结构的阻挡,难以做到彻底清创,存在感染复发及神经根损伤的风险。融合器感染行前路手术取出操作简便、清创彻底,但需注意邻近重要血管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