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赤平投影是评价坚硬—半坚硬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某岩质边坡危岩崩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赤平投影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该边坡的发展趋势,为其后的防护治理提供依据。

  • 标签: 岩质边坡 赤平投影 稳定性分析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脊柱转移瘤病历资料,观察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国内多个临床中心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纳入1 97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男1 129例(57.14%),女847例(42.86%),总体平均发病年龄为(58.6±11.6)岁(范围:13~92岁)。对其人口特征、原发肿瘤类型、脊柱受累节段和数目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获得其临床指标,包括:Frankel分级、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状(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Tokuhashi修正评分、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the 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恶性肿瘤病史,最后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干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97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男女比为1.33∶1,中位发病年龄为59.0岁,其中50~69岁为发病高峰(63.71%)。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53.23%)大于女性(4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癌(730例, 36.94%)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次为未知来源肿瘤(326例,16.50%),乳腺癌(159例,8.05%),肾癌(120例,6.07%),消化道来源肿瘤(109例,5.52%)等。无论男女,肺癌均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男性其次为未知来源肿瘤,女性其次为乳腺癌。近10年来,未知来源肿瘤占比有减少趋势,乳腺癌占比有增多趋势。根据Tomita评分,快进展型肿瘤1284例(64.98%),中速进展型肿瘤211例(10.68%),慢进展型肿瘤481例(24.34%)。当患者受累椎体数<3个时,以腰椎转移(32.60%)最为常见,受累椎体数≥3个时,以跨节段转移(42.86%)最为常见。50.76%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77.18%出现中、重度的疼痛,14.02%出现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状,仅有28.95%的患者有明确的原发肿瘤既往史。治疗干预方面,34.92%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5.97%进行了脊柱转移灶放疗,6.02%进行了化疗,以及1.77%进行了靶向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SINS评分及Tokuhashi修正评分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重要因素。结论详细描述多中心脊柱转移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骨科医生了解脊柱转移的临床特点,对指导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肿瘤转移 人群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晚期早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数据,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来自北京地区21家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短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呼吸系统疾病组,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入组959例晚期早产儿,其中男530例,女429例。959例中237例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为24.7%,以感染性肺炎为最多[81例(8.4%)],其次为新生儿湿肺[65例(6.8%)],第3位为羊水吸入[51例(5.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居第4位[24例(2.5%)]。患儿均痊愈出院。呼吸系统疾病组237例,对照组722例,2组性别、母亲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剖宫产娩出者更多(73.4%比59.7%,χ2=14.43,P<0.001),1分钟Apgar评分较低[(9.41±1.66)分比(9.83±0.53)分,t=5.4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母亲有合并症者较多(66.7%比58.6%,χ2=4.877,P=0.027),各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母亲以妊高征及先兆子痫较多(27.8%比22.6%,χ2=2.728,P=0.099)。2组患儿出生胎龄、体质量、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较多(18.8%比14.1%,6.3%比2.4%,χ2=8.960,P=0.011)。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因为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患儿[(9.00±4.42) d比(6.82±4.19) d,t=6.676,P<0.001]。结论晚期早产儿中约1/4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母亲孕期有妊高征和先兆子痫、剖宫产娩出患儿需密切监测,非适于胎龄儿更易于患呼吸系统疾病,应给予适宜的呼吸支持治疗,以利于顺利渡过转换期。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危险因素 晚期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收治晚期早产儿(LPIs)中小于胎龄儿院内营养支持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地区共25家医疗单位收治的LPIs的临床资料,按照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及非小于胎龄儿组(非SGA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小于胎龄LPIs出院时达到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LPIs 1 347例,其中男性730例,女性617例;SGA组151例,非SGA组1 196例。SGA组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较高(5.3%比4.5%,P<0.01),加奶速度较慢[11.0 ml/(kg·d)比12.1 ml/(kg·d),P=0.003],达足量喂养平均所需时间较长(10.0 d比8.0 d,P=0.013),肠外营养应用率较高(77.5%比53.1%,P<0.01),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较长(5.0 d比2.0 d,P<0.01)。SGA组出生体重(1 940 g比2 490 g,P<0.01)、最低体重(1 890 g比2 400 g,P<0.01)及出院体重(2 135 g比2 530 g,P<0.01)均较低;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较低(3.1%比8.0%,P=0.015),体重增长速度较慢(13.3 g/d比33.0 g/d,P<0.01),平均住院日较长(11.0 d比8.0 d,P<0.01)。SGA组出院奶量[145.6比122.2 ml/(kg·d),P<0.01]及出院热卡[443.9 kJ/(kg·d)比384.1 kJ/(kg·d),P<0.01]均较高,住院期间达足量喂养率(31.8%比16.6%,P<0.01)及恢复出生体重率(78.8%比57.9%,P<0.01)均较高。以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为观察结局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奶速度、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7天、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胎盘早剥均为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小于胎龄LPIs院内加奶速度慢,肠内营养热卡低,肠内营养程度不足;肠外营养应用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提供热卡较高,因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故其出院奶量和出院热卡也较高,出院时恢复出生体重率及达足量喂养率均较高。但小于胎龄LPIs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出院体重仍较低。

  • 标签: 晚期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肠内营养 足量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