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承担起重要的安全生产角色。监理工作属于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善监理工作职能不能只注重对监理工作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等方面,更应该在注意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基础上,加上监理对施工的安全控制。这就需要监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施工操作能力,掌握现代监理工作方法,尽快实现从传统“经验监理”到现代“发展监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促使施工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得到控制和消除,以帮助企业提高安全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以下就我国建筑监理在施工安全方面的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并指导其后续管理,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ESD eCuraC-2级切除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ESD eCuraC-2级切除后是否立即追加手术将患者分为手术组(54例,占55.1%)和观察组(44例,占44.9%)。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发现,神经侵犯为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5,95%置信区间1.113~141.850,P=0.041),未分化型癌为观察组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1)。手术组5、3、2、1年的总生存率与观察组比较(均为97.6%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瘤生存率比较(手术组5、3、2、1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100.0%;观察组5、3、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90.5%,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这提示追加手术可降低ESD eCuraC-2级切除后的胃癌复发风险,伴有神经侵犯或组织学为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患者应在ESD eCuraC-2级切除后追加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在进修医师内镜初级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参加初级单人肠镜培训的进修医师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36人)和"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35人)。第1周,入选者学习单人肠镜进镜的基本理论。第2~11周,两组学员每人练习80~100例肠镜,其中"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分"直肠-乙状结肠近段""降结肠-回盲部"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区别于传统组。第12周进行考核,每人考核单人肠镜操作各20例,比较两组肠镜的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通过乙状结肠时间、结袢率、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26.0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与"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相比,在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66.8% vs. 59.0%,P=0.005)、通过乙状结肠时间[(6.05±3.32)min vs.(7.15±3.12)min,P<0.001]、结袢率(35.13% vs. 40.71%,P=0.035)、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9.01±2.12)min vs. (10.25±3.12)min,P<0.001]及受检者的不适反应评分[(5.19±1.41)vs.(6.70±2.15),P<0.001]方面成绩更加优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更利于进修医师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反应,适宜推广教学。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以下简称乙肝肝移植)受者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3例乙肝肝移植受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匹配因素,按1 ∶3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选取于本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89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受者消化系统症状和胃镜检出疾病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乙肝肝移植受者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乙肝肝移植组受者术后经胃镜检出的上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36/63,57.1%)、反流性食管炎(13/63,20.6%)及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10/63,15.9%)。乙肝肝移植受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体检组(P均<0.017),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生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体检组(P均<0.017)。肝移植受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年龄高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分别为(58±8)岁和(51±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5)。结论乙肝肝移植受者术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高且种类多,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最为常见,应重视肝移植受者术后电子胃镜定期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的807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2%(139/807)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11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大体分型、溃疡、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均有关(χ2=4.500、13.332、16.611、6.083、51.064、0.564、17.006,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20 mm(OR=1.606,95%CI 1.021~2.526,P=0.040)、脉管侵犯(OR=16.835,95%CI 10.510~26.966,P<0.01)、黏膜下浅浸润(≤500 μm;OR=1.962,95%CI 1.022~3.765,P=0.043)和黏膜下深浸润(>500 μm;OR=3.014,95%CI 1.753~5.181,P<0.01)均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ESD扩大适应证适用于内镜下治疗,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肿瘤最大径>20 mm、脉管侵犯、黏膜下浅浸润和黏膜下深浸润均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