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对预后改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BI、CSS、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加强整体护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整体护理 预后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脑干胶质瘤(BS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例BS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肿瘤未全切除者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将患儿分为低级别BSG组13例(WHOⅠ~Ⅱ级,简称低级别组)和高级别BSG组6例(均为Ⅳ级,简称高级别组)。分析儿童BSG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体能状态评估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评分标准。结果19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7;中位诊断年龄为4.5岁,中位病程为1.0个月。术前13例患儿出现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显示,高级别组6例均为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低级别组13例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6例,星形细胞瘤7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比较,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4.5、7.0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2±0.8)、(2.2±0.9)mm]、手术全切除比例(分别为0/6、10/13),以及手术前、后ECOG评分中位数(术前分别为2.0、1.0分,术后分别为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组6例肿瘤均为内生型,低级别组外生型12例,内生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低级别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患儿均存活。高级别组5例死亡,存活时间为0.5~8.0个月;1例随访至8个月仍存活。结论脑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BS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级BSG患儿比较,高级别BSG患儿的诊断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以内生型为主、病程短、预后差。

  • 标签: 脑干肿瘤 神经胶质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脑干胶质瘤(BS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例BS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肿瘤未全切除者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将患儿分为低级别BSG组13例(WHOⅠ~Ⅱ级,简称低级别组)和高级别BSG组6例(均为Ⅳ级,简称高级别组)。分析儿童BSG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体能状态评估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评分标准。结果19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7;中位诊断年龄为4.5岁,中位病程为1.0个月。术前13例患儿出现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显示,高级别组6例均为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低级别组13例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6例,星形细胞瘤7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比较,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4.5、7.0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2±0.8)、(2.2±0.9)mm]、手术全切除比例(分别为0/6、10/13),以及手术前、后ECOG评分中位数(术前分别为2.0、1.0分,术后分别为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组6例肿瘤均为内生型,低级别组外生型12例,内生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低级别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患儿均存活。高级别组5例死亡,存活时间为0.5~8.0个月;1例随访至8个月仍存活。结论脑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BS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级BSG患儿比较,高级别BSG患儿的诊断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以内生型为主、病程短、预后差。

  • 标签: 脑干肿瘤 神经胶质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NSS治疗的115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0例。年龄(49.50±12.94)岁;体质指数(24.59±3.59)kg/m2;肿瘤最大径(3.66±1.32)cm;R.E.N.A.L.评分(6.43±1.60)分。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GFR)(48.22±11.48)ml/(min·1.73m2),健肾GFR(49.73±11.96)ml/(min·1.73m2),总GFR(97.95±21.32)ml/(min·1.73m2)。术前患肾有功能肾组织体积(FPV)(132.23±9.11)cm3。6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术后病理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患肾GFR、健肾GFR、总GFR、GFR保存(术后GFR与术前GFR的比值)、患肾FPV、患肾FPV保存(术后患肾FPV与术前FPV的比值)。患肾FPV通过手术前后的CT影像使用椭球体近似法测量。手术前后GFR和患肾FPV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研究因素与患肾GFR保存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肾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WIT=25 min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5 min组和>25 min组,比较两组术前患肾GFR,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肾GFR和患肾GFR保存。结果本组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35(75~245) min,WIT(24.57±5.51)min。患肾术后GFR(35.50±7.81)ml/(min·1.73 m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肾GFR保存为(74.65±11.10)%。术后6个月患肾FPV保存为(84.28±4.37)%,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01)。患肾FPV保存与患肾GFR保存呈极强正相关(r=0.802);WIT与患肾GFR保存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肾GFR(b=-0.150,P= 0.008)、WIT(b=-0.443,P<0.001)、患肾FPV保存(b=1.638,P<0.001)是患肾GFR保存的独立预测因素。WIT>25 min组和≤25 min组的患肾GFR保存分别为(68.77±10.88)%和(79.34±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WIT较短(<30 min)的情况下,正常肾组织数量的保留是影响NSS术后肾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限的WIT起次要作用。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肾组织,同时尽量将WIT控制在25 min以内。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功能 热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2例儿童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32例患儿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9例采用经纵裂入路,11例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1例采用经翼点入路,1例采用经右额叶皮质造瘘入路。其中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术中神经导航辅助手术16例。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32例儿童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中位就诊年龄为2岁(6个月至9岁6个月)。其中22例有眼科症状,16例有颅高压症状,6例出现极度消瘦。肿瘤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2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23例。术后1例行化疗辅助放疗,4例单纯行放疗,23例单纯行化疗,余4例患儿术后未行化疗和放疗。32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年(2个月至4年),其中6例患儿术后出现肿瘤进展,死亡2例。结论儿童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以眼科症状为主,可伴有颅高压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极度消瘦;治疗应采取手术和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术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应注意保证患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视通路 儿童 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CHF+COPD组(n=69)和CHF组(n=84)。检测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的差异。分析COPD合并CHF患者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的相关性。随访CHF+COPD组患者出院后2年的全因死亡情况并分析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CHF组,CRP/Alb高于CHF组(t值分别为7.05、7.18,P值均<0.05)。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3,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79、0.72、0.68,P值均<0.05);CRP/Alb比值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0、-0.53、-0.36,P值均<0.05)。CHF+COPD组中死亡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生存患者、CRP/Alb高于生存患者(t值分别为4.17、5.68,P值均<0.05)。膈肌收缩速度、CRP/Alb单独及联合的回归方程均对CHF+COPD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回归方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膈肌收缩速度减慢、CRP/Alb比值增加与COPD合并CHF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有关。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RP/Alb比值能够有效预测COPD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预后 预测 慢性心力衰竭 膈肌收缩速度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DMG伴H3 K27M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10例患儿中,病变位于丘脑4例,脑干4例,脊髓2例,其中行开颅肿瘤切除术7例,脊髓肿瘤切除术2例,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1例。4例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行单纯放疗,5例未行放疗或化疗。以肿瘤切除>90%为近全切除,50%~90%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2020年7月或患儿死亡,随访患儿肿瘤有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死亡原因。结果10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8.9(4.9~9.9)岁,颅内占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脑神经麻痹;脊髓占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肿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患儿术后症状改善6例,无改变4例;无一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在术后放疗期间出现脑积水。10例患儿的肿瘤病理学结果均为DMG伴H3 K27M突变(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Ⅳ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阳性比例为9/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比例为10/10,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阳性比例为0/9,Ki-67≥40%的比例为8/10。1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个月。至末次随访,2例患儿存活,8例患儿因肿瘤进展死亡,生存时间为1~23个月。结论初步观察发现,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DMG临床表现多样,可选择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治疗,患儿的生存预后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儿童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DMG伴H3 K27M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10例患儿中,病变位于丘脑4例,脑干4例,脊髓2例,其中行开颅肿瘤切除术7例,脊髓肿瘤切除术2例,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1例。4例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行单纯放疗,5例未行放疗或化疗。以肿瘤切除>90%为近全切除,50%~90%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2020年7月或患儿死亡,随访患儿肿瘤有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死亡原因。结果10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8.9(4.9~9.9)岁,颅内占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脑神经麻痹;脊髓占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肿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患儿术后症状改善6例,无改变4例;无一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在术后放疗期间出现脑积水。10例患儿的肿瘤病理学结果均为DMG伴H3 K27M突变(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Ⅳ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阳性比例为9/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比例为10/10,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阳性比例为0/9,Ki-67≥40%的比例为8/10。1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个月。至末次随访,2例患儿存活,8例患儿因肿瘤进展死亡,生存时间为1~23个月。结论初步观察发现,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DMG临床表现多样,可选择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治疗,患儿的生存预后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儿童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淋巴细胞 临床分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