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建筑工程施工,而建筑的发展需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主要是指以实际施工质量为前提,确保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需制定新的管理计划,寻找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施工技术 , 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 , 为有效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奠定基础。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B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并记录病灶的类型、部位、与邻近胸膜关系、大小、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其CT随访资料。结果69例BA中,25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44例胸部CT未能检出病灶。25例中,病灶为实性型8例、磨玻璃型8例、囊腔型6例、囊肿型3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5例;10例病灶贴邻胸膜,15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距离(10±7)mm。1例囊肿型BA病灶内见钙化。25例BA病灶直径4.4~30.3 mm,中位数9.6 mm;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1例、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6例。11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4例直径增长,其中实性型2例、磨玻璃型1例、囊腔型1例,生长速率0.43~2.14 mm/年,中位数1.67 mm/年;术前随访中新发毛刺征、空泡征和分叶征各1例。13例BA患者手术后复查胸部CT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B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为肺内单发的实性结节或磨玻璃密度结节,少数可呈囊腔型或囊肿型;病变可有分叶、空泡及毛刺,钙化罕见;少部分在随访过程中增大。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检视工作已经越来越完善,尤其是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正是处于逐年深入的状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忽略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才能够让我过的公路桥梁拥有更好的发展前前景,更长的使用年限。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笔者对我国目前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作了阐述,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经验,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广大的读者能够对我国目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发展有所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65例合并后踝骨折的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分为缝合锚钉组(采用suture-anchor锚钉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螺钉固定组(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前韧带)。缝合锚钉组17例,男7例,女10例;左11例,右6例;年龄(43.76±15.83)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7例。螺钉固定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左34例,右14例;年龄(39.90±13.57)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30例,旋前外展型1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8±4.46)个月,术后12~1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123.71±41.36)min和(25.17±16.29)次,缝合锚钉组分别为(99.94±24.16)min和(16.26±10.5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2.175;P=0.045,0.033)。术后螺钉固定组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和后间距分别为(3.15±1.35)mm和(6.48±1.43)mm,缝合锚钉组分别为(2.06±1.47)mm和(6.76±1.78)mm,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8,P=0.002),下胫腓联合切迹后间距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701,P=0.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固定组16.67%(8/48),缝合锚钉组5.88%(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2,P=0.258)。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良率,16周时螺钉固定组91.67%(44/48),缝合锚钉组88.24%(15/17);末次随访时螺钉固定组95.83%(46/48),缝合锚钉组94.12%(16/17),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螺钉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相比,缝合锚钉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没有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下胫腓联合前切迹的解剖复位率,减少手术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CT筛查受检者的肺癌相关危险因素,为识别肺癌高危人群、有效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科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5 366例无症状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受检者的低剂量CT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调查结果。5 366例受检者中,男性2 762例,女性2 604例。低剂量CT阳性结果定义为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5 mm、非实性结节≥8 mm。研究纳入分析的因素共12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 366例无症状受检者中,低剂量CT筛查结果阳性者389例,阴性者4 977例。阳性者中,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26例,Ⅰ期肺癌检出率达92.3%(2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受教育程度为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40~49岁组未检出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而≥50岁组则检出3项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和受教育程度。肺癌组和阳性结节组之间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受教育程度为肺癌和肺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0岁、吸烟、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可能为肺癌的高危人群;低剂量CT可有效检出早期肺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直低切迹双钢板(DPO)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6月— 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例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8岁。左侧24例,右侧7例。7例采用锁骨钩钢板(HPO)治疗(HPO组),13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LPO)治疗(LPO组), 11例用垂直低切迹双钢板(DPO)治疗(DPO组)。比较各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锁骨喙突间距(CCD)、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局部皮肤激惹等指标。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10~27个月,平均15.1个月。末次随访HPO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为(84.3±13.2)分,LPO组为(93.8±5.1)分,DPO组为(94.8±5.8)分;与HPO组比较,LPO组和D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O组与DP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O组1例、LPO组5例、DPO组3例出现CCD增加(P>0.05)。各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或切口感染。HPO组1例骨折不愈合;LPO组1例斜方韧带骨性止点畸形愈合;DPO组骨折全部愈合(P>0.05)。HPO组2例单纯肩峰下骨质侵蚀,1例外侧骨折端骨质吸收;LPO组和DPO组均未出现骨质吸收及骨质侵蚀(P<0.05)。HPO组3例出现肩部皮肤激惹不适;LPO组6例出现肩部皮肤激惹不适;DPO组未出现皮肤激惹不适(P<0.05)。结论垂直低切迹DPO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具有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及局部皮肤激惹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良好选择。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厂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维持我国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所以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对电厂安全运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较为新颖的现代化技术,在电厂正常生产工作进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电厂对各方面工作的生产质量及生产安全问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针对电厂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电机正常运转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异常振动现象,通过对以往工作经验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文章就以此为方向展开讨论,讨论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有效的处理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妇科临床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将中药熬成汤后进行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28/30)9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2/30)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1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0)13.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