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21例乳腺淋巴瘤患者24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8例单侧乳腺发病,3例双侧乳腺发病,所有病例均经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85.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或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淋巴瘤1例。病灶长径(5.7±2.1)cm,范围1.4~16.0 cm,超声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肿块型病灶19个(79.2%),弥漫型病灶5个(20.8%)。病灶按内部回声特点分为单纯低回声型(2个,8.3%)、高回声裹挟型(12个,50.0%)和低-高回声交织型(10个,41.7%)。按Adler血流半定量法分级,病灶血流情况为Ⅰ级3个(12.5%),Ⅱ级6个(25.0%),Ⅲ级15个(62.5%)。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检出率为100.0%(24/24),但诊断符合率仅为41.7%(10/24)。结论乳腺淋巴瘤多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出病灶,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大部分乳腺淋巴瘤呈肿块型生长,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乳腺病灶超声声像图呈低回声裹挟或交织高回声时,应考虑到乳腺淋巴瘤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小结节(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的175例患者的175个BI-RADS 4类且最大径≤2 cm的乳腺结节的US及CEUS检查资料,以上结节均取得粗针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采用盲法对采集的超声图像及视频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恶性结节在超声影像中的优势比征象,根据OR值构建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重新调整BI-RADS分类,采用ROC曲线比较调整前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恶性小结节的优势比征象为边缘不清晰(OR=3.32,P=0.052)、肿块内钙化(OR=7.42,P=0.002)、结构扭曲(OR=38.58,P<0.001)、导管扩张(OR=0.01,P=0.010)、腋窝淋巴结可疑或异常(OR=10.92,P=0.003)、增强后病灶扩大(OR=3.38,P=0.040)、滋养血管(OR=10.79,P=0.006)、增强后边缘不清晰(OR=6.24,P=0.003)。当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鉴别分值为3.5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0.951、87.80%、89.20%、88.57%。重新调整BI-RADS分类后,以调整后的BI-RADS 4a类为活检阈值,活检率由100%降低至58.86%,癌症检出率由46.86%上升至75.73%,而漏诊的恶性风险为2.29%。BI-RADS分类调整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和0.937。结论US联合CEUS可以提高乳腺BI-RADS 4类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降低不必要的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