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城市建筑规模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加大绿色超高层建筑工程能容纳更多的人,通过高层、绿色超高层建筑物的数量就能分析出当地城市发展的现状。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合理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设计,能确保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能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能源损耗的问题还要考虑正常运营的问题。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向着超大、绿色超高层、功能复杂的方向转变,旨在节约土地资源,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但是其对设计水平和专业水平要求高,有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对此需要人们加强重视。尤其是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更需要加强重视,该设计是绿色超高层建筑系统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设计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室内温度和环境的好坏,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对此需要设计单位制定可靠和科学的设计策略,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简介:摘要:在建筑暖通设计中贯彻绿色节能理念,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建筑暖通设计的发展方向。建筑暖通设计、施工单位应充分把握这个机会,强化建筑暖通设计的绿色化和现代化,提高建筑内工作生活的舒适化。从绿色节能设计的视角来看,对于暖通设计有必要将其纳入绿色理念的视角下,因地制宜优化暖通空调设计模式。具体而言,暖通空调设计有必要秉持回收利用及减少损耗能量的基本宗旨,来实现全过程的最佳设计,在此基础上显著降低了传输能量时的负荷损耗,消除空调污染并且优化配置了再生性的暖通能源。因此近些年以来,有关部门针对暖通设计更多关注了全面性的暖通节能设计方式,此项举措有助于杜绝过高的空调能耗并且增加了暖通系统应达到的合理性。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暖通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基于此,暖通系统在商业、办公、住宅、酒店、餐饮等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设计建筑物的暖通系统时,需要从系统本身的设计和布局入手,综合建筑物室内管网的布局,进一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减少网络的管理与HVAC系统的运行效率之间存在的干扰。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建筑业也由此发展起来。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和热通信的发展,保温工程能够有效提高住宅的舒适度要求。总体上,施工主要在换热工程的框架内进行,在设计建筑物供热系统时,不仅要考虑供热的设计和操作,还对建筑物内部网络进行了分析,保证了内部网络的科学合理设计。建筑采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空调采暖设计和室内网设计,两者密不可分。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暖通的建筑设计和室内网络设计,为有效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暖通运作效率,为该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CNV)检测技术在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患儿(MR/DD)遗传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MR/DD患儿167例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抽取患儿血DNA,运用SNP-array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技术检测,按照标准的微阵列操作手册进行杂交、洗涤及全基因组扫描,扫描数据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异常CNV,通过查询国际病理性CNVs数据库(ClinGen、ClinVar、DECIPHER、OMIM)、正常人基因组变异数据库(DGV)以及PubMed文献数据库等,结合临床表型关联分析,找到致病区域及致病候选基因。结果167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携带致病性拷贝数异常者25例,检出阳性率14.97%。其中,不同缺失/重复区域长度范围为0.66~70.7 Mb;缺失型19例,重复型5例,缺失伴重复型1例。其中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比例最高7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5例,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2例,Jacobsen Syndrome综合征2例。结论拷贝数变异是MR/DD患儿的重要病因之一,SNP-array技术分辨率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是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患儿遗传学诊断的有力工具,同时为研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发病机制等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
简介:摘要总结1例6q25.3缺失致Coffin-Siris综合征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特点。患儿为7岁6个月女童,有喂养困难、反复感染、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喉软骨发育不良等表现,浓眉、牙齿稀疏、背部多毛,伴多动及攻击性行为、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先证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示染色体6q25.3区域存在约4.27 Mb杂合缺失,包含ARID1B基因在内的17个基因,其父母CNV-seq无异常。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ARID1B基因第1~20外显子全部缺失,父母为野生型。先证者临床症状较重,单倍剂量不足是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add(8)(p23),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array分析提示患儿在8p23.1pter区存在6.78 Mb微缺失,8p23.1q11.1区域存在34.9 Mb的重复,其父母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确认1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由8p23.1上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簇发生非等位同源重组所致,可能与患儿发育迟缓表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31日血液、尿液、痰液和纤支镜冲洗液培养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5.6分析统计药敏数据。结果共收集病原菌培养阳性COVID-19患者95例,非危重型患者23例,危重型72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危重型男性患者占63.89%,女性患者占36.11%,危重型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危重型为主,占23.61%,非危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04%和61.11%,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危重型患者。病原菌共179株,大肠埃希菌在非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危重型高,占37.50%,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非危重型都高,各占29.87%,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在非危重型和重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危重型患者血液真菌培养中提示近平滑念珠菌占比较高,为36.40%,临床不容忽视。药敏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0.87%,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1.4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COVID-19患者危重型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容易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且死亡率比非危重型患者高。危重型患者常合并感染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医院获得性菌株,其耐药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