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13日至2020年11月19日期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纳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4例(1420眼),将发生非感染性炎症与未发生炎症者分为炎症组与非炎症组,分析术后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所用药物、器械使用及手术操作等环节,并查找其发病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评分等。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16例(21眼),其中男5例(7眼),女11例(14眼),年龄54~83(68.6±9.5)岁。围手术期所有药品、器械无违规,所有消毒用品消毒指标均合格,手术操作过程规范,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发病时间为术后(23.3±9.7)d。结膜呈现混合性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闪辉(+~+++),前房细胞(++~+++)。部分患者前房内有纤维素性渗出,B超显示玻璃体不同程度的混浊。所有患者前房水及玻璃体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炎症组与非炎症组术前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均为正常,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炎症组前房深度明显小于非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10)。结论:本研究中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高度怀疑与人工晶状体有关,经过积极治疗后,炎症均得到控制并消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活动对胃肠道术后禁食患者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胃肠道手术后禁食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法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有40例。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护理专案活动干预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护理后的口腔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专案活动在运用于胃肠道术后禁食患者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口腔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眼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班学生112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法教学,观察组给予Seminar教学法教学。教学1个月后综合评估学生各方面的指标,包括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考试成绩、学生思维活跃度。结果1个月教学后,观察组学生思维活跃度、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及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眼科护理教学中,学生掌握效果较好,提高了学生成绩,拓展了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变得更活跃,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中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及频率选择饱和法(frequency-selective saturation,FS)脂肪抑制T2WI序列在评估骨质疏松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行腰椎MRI及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测定的88例受检者资料,根据DXA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组、骨质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另外,骨质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又归为骨质异常组。分析腰1至腰4椎体矢状面T2WI及FS-T2WI的信号强度差值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对骨质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信号差值分别为:正常组为103.95±34.08,骨质减少组为193.46±38.35,骨质疏松组为206.80±34.72,骨质异常组为202.65±35.99。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19,P<0.01),骨质减少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 );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信号差值=156.15时,区分骨质正常与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93.0%。结论常规MRI T2WI及FS-T2WI图像信号差值能通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含量间接反映骨质情况,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