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对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并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并发重度OHSS的155例患者(OHSS组)以及同期行新鲜胚胎移植后未发生OHSS的366例临床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非OHSS组)。根据Mathur的OHSS时间分型标准,将OHSS患者分为早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9 d(包括9 d)以内;晚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10 d或10 d以上;按照临床妊娠个数分为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母婴结局差异(主要指标)及临床指标差异(次要指标)。结果OHSS组中早发型亚组34例,晚发型亚组121例;单胎亚组80例,双胎亚组75例。非OHSS组中单胎亚组194例,双胎亚组172例。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患者的年龄更低[(29.99±4.02)岁比(31.85±3.62)岁,P<0.001],而获卵数更多[(11.62±4.17)个比(9.48±4.39)个,P<0.001]。在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患者的卵巢大小[(7.95±1.46)cm]、胸水最大深度[(5.83±4.57)cm]、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4.59±4.85)%]、D-二聚体最高值[(2.87±1.84)mg/L FEU]、腹腔穿刺者占比[23.53%(8/34)]及住院时间[(12.91±6.64)d]均较晚发型亚组高[(7.26±1.41)cm,P=0.013;(3.69±4.20)cm,P=0.012;(42.03±4.53)%,P=0.005;(2.01±1.09)mg/L FEU,P<0.001;9.09%(11/121),P=0.023;(10.12±6.18)d,P=0.024],而获卵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最低值、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胸腔穿刺者占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SS组中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间的住院相关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与晚发型亚组的双胎率、活产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SS组与非OHSS组比较,两组间的双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论是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OHSS组与非OHSS组间的产科并发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论是OHSS还是非OHSS患者,双胎亚组较单胎亚组有更高的早产率[54.46%(116/213)比11.60%(29/250),P<0.001]、剖宫产率[96.71%(206/213)比74.00%(185/250),P<0.001]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59.39%(253/426)比5.20%(13/250),P<0.001]。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后是否并发重度OHSS以及OHSS发生早晚对患者的远期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重度OHSS发病越早,对母体造成的早期并发症更重,增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妊娠风险。多胎妊娠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指标与白天嗜睡、睡眠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以睡眠打鼾、呼吸暂停为主要症状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整理数据后筛选出符合要求者216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5例(AHI<5次/h)、轻度OSAHS组52例(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组48例(15次/h≤AHI<30次/h)、重度OSAHS组91例(AHI≥30次/h)。比较各组PSG相关指标、ESS总分、PSQI总分及BMI,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ESS总分、PSQI总分、BMI与PSG指标相关性。结果①各组体位改变次数、俯卧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PSG研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受试者ESS总分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HI、ODI、体位改变次数与ESS总分呈正相关(r=0.272、0.287、0.141,P<0.01),平均血氧饱和度(average oxygen saturation,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与ESS总分呈负相关(r=-0.333、-0.299,P<0.01),平均心率(average heart rate,AHR)与ESS总分无显著相关性(r=0.009,P=0.894);AHI、ODI与BMI呈正相关(r=0.317、0.363,P<0.01),ASaO2、LSaO2与BMI呈负相关(r=-0.273、-0.271,P<0.01),体位改变次数、AHR与BMI无显著相关性(r=0.055、0.038,P=0.422、0.574);PSQI总分与所研究的PSG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SS和BMI均能在各自层面反映OSAHS严重程度。AHI、ODI越高,LSaO2、ASaO2越低,则ESS总分越高,BMI越大,OSAHS越严重;夜间体位改变次数越多,ESS总分越高,患者白天嗜睡越严重。虽然PSQI总分与PSG监测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可反映OSAHS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带有抑郁或焦虑情绪,造成OSAHS患者不良预后。三者联合可作为OSAHS的初筛,评估其严重程度,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使用NCPAP(INSURE)技术组。两组均予以NCPAP联合PS治疗,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PS经新型振动网格雾化技术吸入肺部,INSURE技术组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部。比较两组患儿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需求率、总呼吸支持时间、再次使用PS率、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共42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20例,INSURE技术组22例。两组PS给药前血气分析及PaO2/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成PS给药后1 h,两组血气分析及PaO2/FiO2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其中,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给药后PaO2/FiO2改善程度较INSURE技术组更明显〔mmHg(1 mmHg≈0.133 kPa):198±34比173±39,P<0.05〕,但两组pH值和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总呼吸支持时间较INSURE技术组明显缩短(h:96±13比120±18,P<0.01),但MVET需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20)比13.6%(3/22),P>0.05〕。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低于INSURE技术组〔0%(0/20)比18.2%(4/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与INSURE技术组再次使用PS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1/20)比9.1%(2/22),5.0%(1/20)比4.5%(1/22),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或气胸、肺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PS技术治疗RDS同样有效、安全,且可进一步提高PaO2/FiO2、缩短呼吸支持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与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综合ICU收治的125例患者的35份培养标本报告资料,统计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感染部位。结果35份培养标本共培养出细菌3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9株,占全部菌株数量的96.7%,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最大的三种细菌种类依次是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血液、泌尿科。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综合ICU的主要病原菌,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为综合ICU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期间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 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每分最大通气量( MVV)。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明显改善肝肾肺功能各项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