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院的临床案例探讨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康复综合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疼痛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进行康复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肩关节疼痛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其肢体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成像患者的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制定回顾指标,分析障碍和促进因素,制定改变策略。该方法:基于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型,识别临床问题,组建团队,搜索文献,评估和总结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和计划,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变革策略。因此,研究中纳入了13项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16项评估指标,基线审查中只有三项指标的符合率为100%。主要障碍是高质量的证据来自外国来源,而证据的使用增加了变革接受者的工作量。护士缺乏相关的风险因素和管理知识,组织层面也缺乏标准化。主要驱动因素是领导非常重视循证护理实践,医院将其纳入护理推广和团队合作中。经过两个月的改革,所有16项审查指标的符合率均超过95%,达到13%。结论:介入造影患者围手术期股动脉穿刺部位监测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可提升护士股动脉穿刺部位护理的相关认知且规范相关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术与阻断子宫动脉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共81例本院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时间分布为2018年04月至2020年10月,将其资料对比分析,其中经传统多孔腹腔镜术31例(A组),经脐单孔腹腔镜术26例(B组),经脐单孔腹腔镜阻断子宫动脉24例(C组)。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感受及美容满意度指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则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24h、48h,B、C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S评分B、C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术后VAS、CS两项评分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阻断子宫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粉碎瘤体而产生盆腹腔种植,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不增加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且手术切口瘢痕隐蔽,提高了术后美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NISR)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判断“壁面剪切应力变化度(CDWSS)”对ISR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得到发生ISR患者8例,并按1∶2配比NISR患者16例。随机从两组中各选择4例患者,对其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的颈动脉CTA进行三维重建并开展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引入特殊点位上“CDWSS”概念,以术前CTA所对应的壁面剪切应力(WSS)为基准,对比术后即刻及随访的CDWSS数据。结果与NISR相比,ISR在分叉处及最狭窄部位的WSS高值区域扩大,且整个心动周期中数值波动幅度大。NISR组中振荡剪切指数(OSI)的数值下降,相反,在ISR组中OSI数值有所增加。高OSI区域与低WSS值区域重合度较高。随访模型中,在最狭窄部位两组CDW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相比于NISR患者,ISR患者的病灶在局部存在血流动力学差异。CDWSS对局部发生ISR与否可能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