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254及其靶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1(CSF-1)在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miR-1254和CSF-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以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细胞株U87和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miR-1254和CSF-1 mRNA的表达水平。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1254 mimic组以及siRNA NC组、CSF-1 si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254及CSF-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CSF-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4和CSF-1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16,癌旁组织为1.15±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14,P<0.001);胶质瘤组织中CS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96±0.27,癌旁组织为0.98±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70,P<0.001)。胶质瘤细胞U87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9±0.11,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为1.03±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13,P=0.008);胶质瘤细胞U87中CSF-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2±0.03,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为0.32±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7,P=0.009)。转染miR-1254后,CSF-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miR-1254表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mimic NC组(1.04±0.12)比较,miR-1254 mimic组(0.31±0.02)CSF-1-WT细胞中荧光活性显著降低(t=10.430,P<0.001)。转染48 h后,空白对照组(0.71±0.01)、mimic NC组(0.68±0.04)、miR-1254 mimic组(0.3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2.651,P<0.001);miR-1254 mimic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254 mimic组与mimic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0.71±0.01)、siRNA NC组(0.68±0.04)、CSF-1 siRNA组(0.2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309,P<0.001);CSF-1 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F-1 siRNA组与siRNA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365±27)、mimic NC组(388±24)、miR-1254 mimic组(83±15)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3.915,P<0.001);空白对照组(365±27)、siRNA NC组(404±32)、CSF-1 siRNA组(87±14)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1.294,P<0.001)。结论miR-1254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下降,CSF-1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254可能通过靶向降低CSF-1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窝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窝,2例肿瘤向颅后窝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窝、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为3.0~7.5 cm,7例肿瘤突破中颅底向颞下窝生长,3例肿瘤突入翼颚窝,2例肿瘤向颅后窝侵犯;10例患者的颅中窝、岩尖区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岩骨段,3例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和MRI。MRI显示肿瘤切除率100%为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但<100%为次全切除,肿瘤切除率<90%为部分切除。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均在出院前治愈;术后新发手术同侧面部麻木感6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不同程度的手术同侧咬合无力6例。无一例出现颅内出血或脑脊液漏。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7±4.3)个月(6~50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另2例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出现新发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初步观察发现,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除比例较高,临床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