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10家医疗单位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受试者188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受试者按照 1∶1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94例。试验组使用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对照组使用Celect腔静脉滤器。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成功率,包括滤器置入的临床成功率和滤器取出的临床成功率;次要指标包括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肺栓塞的发生率(6个月内),滤器出现断裂、移位(>20 mm)、置入/取出时倾斜(>15°)的发生率,下腔静脉血流状况(6个月内);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受试者滤器置入成功率100%,试验组87例(92.55%)进行滤器取出,对照组91例(96.81%)进行滤器取出,试验组临床成功率97.87%(92/94),对照组临床成功率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7,P=0.38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非劣效。试验组和对照组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81%(91/94)、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滤器置入后试验组有1例(1.22%)新发无症状性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滤器断裂、移位(>20 mm)。滤器置入时倾斜(>15°)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1.06%),滤器取出时倾斜(>15°)试验组0例,对照组2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取出术前下腔静脉血栓试验组有5例(5.75%),对照组有3例(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两组在滤器置入/取出过程中均未出现即刻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器阻塞、移位、变形、血管壁穿透、腔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两组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使用过程较安全,非劣效于进口的Celect腔静脉滤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假腔的修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50例行腔内治疗的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裸支架植入组(29例)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夹层完全重塑率、支架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纯裸支架植入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夹层完全重塑率为分别为13.8%(4/29)、51.7%(15/29)、75.9%(22/29),低于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71.4%(15/21)、85.7%(18/21)、100%(2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17、6.27、4.06,P值分别为0.001、0.012、0.044),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夹层完全重塑率分别为82.8%(24/29)、100%(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126)。两组间支架通畅率及症状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治疗ISMAD疗效确切,单纯裸支架植入虽然短期内夹层完全重塑率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单纯裸支架植入治疗夹层完全重塑率逐渐升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我国大量病例以肝静脉开口处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西方国家以肝静脉血栓形成为主病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隔膜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国内对Budd-Chiari 综合征的翻译是基于字母发音被译成6个不同的中文名称,在综合征大全中有11个异名,一个疾病存在多个译名不利于学术交流、病历管理和医疗保险支付,为了统一和规范本病的中文名称,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建议使用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中文名称。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式血栓清除术(APMT)补救尿激酶(UK)溶栓失败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AMPE)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血管科采用APMT后续补救UK治疗AMPE失败的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对单独UK治疗失败患者予APMT辅助低剂量溶栓补救治疗。对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PAP)及肺动脉阻塞指数(CTOI)和补救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均完成APMT操作,术后PAP较术前降低(P<0.05),辅助低剂量UK溶栓平均(3.25±1.78)d,溶栓结束时HR、SBP和PaO2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CTOI为(26.81±14.86)%,经APMT辅助UK溶栓治疗后降为(11.56±3.2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3.435,P<0.01),治疗后患者肺栓塞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APMT相关并发症包括2例心动过缓,2例胸部不适,2例血红蛋白尿,APMT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相关并发症中未见大出血事件发生,有2例小出血事件。结论UK溶栓失败的患者行APMT辅助低剂量溶栓继续治疗效果较好,可迅速减轻肺循环血栓负荷,改善PE临床症状、体征。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慢性耳鸣患者大脑伏隔核(NAc)的异常定向功能连接,并确定这种连接程度与耳鸣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40例慢性双侧耳鸣患者[男12例,女28例,年龄26~63(50.6±11.6)岁]以及同期体检的40名听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26~70(45.9±12.4)岁]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选择双侧NAc作为种子点检测与全脑的定向功能连接,然后比较两组间的有效连接值,并计算其与耳鸣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耳鸣患者左侧NAc到左侧额中回的有效连接值增强 [(1.0±0.2)比(0.6±0.3)],右侧NAc到左侧额下回的有效连接值增强[(0.9±0.3)比(0.6±0.4)],右侧颞中回到左侧NAc的有效连接值增强[(1.0±0.2)比(0.5±0.3)],右侧额中回到右侧NAc的有效连接值亦增强[(0.9±0.2)比(0.6±0.4)](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灰质体积后,左侧NAc至左侧额中回增强的有效连接值与耳鸣残疾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386, P=0.020),右侧额中回至右侧NAc增强的有效连接值与耳鸣病程亦呈正相关(r=0.390, P=0.019)。结论慢性耳鸣患者大脑NAc与前额叶皮层之间定向功能连接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否影响非COVID-19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疫情期间(2020-01-23至2020-04-16)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收治的因VTE就诊的非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与2019同期VTE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3月15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确诊患者清零)作为节点,将疫情分为前后两期,观察分析疫情对非COVID-19患者VTE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本中心疫情期间共收治202例非COVID-19患者,其中VTE患者49例(24.3%);往年同期共收治273例患者,VTE患者54例(19.8%)。疫情期间以活动减少为主要诱因发生VTE的患者比例高于往年同期(49% 比 27.8%,P=0.027)。疫情前期就诊患者PE发生率高于疫情后期(72.7% 比 21.1%,P=0.002),且均累及双侧肺动脉。此外,疫情期间60~74岁的VTE患者占46.9%,较2019年同期(33.3%)有增加趋势。结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非COVID-19患者因活动减少而发生VTE的风险增加。疫情也影响了VTE就诊特征,前期症状性PE就诊比例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经足背静脉顺流溶栓方法在治疗下肢DVT中的应用效果及舒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20例下肢DVT患者资料,分为无干预组(对照组)、硅胶止血带组(试验组Ⅰ)和肢体压力带组(试验组Ⅱ)各40例。3组每日溶栓药物相同。对照组未实施其他干预;试验组Ⅰ在患肢内踝骨性标志上方15 cm处结扎止血带,经下肢静脉造影确定浅静脉血流完全阻止,深静脉内血流充分显影;试验组Ⅱ在患肢内踝骨性标志上方15 cm处使用肢体压力带,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浅静脉完全阻止、深静脉充分显影时的最佳气囊充气压力值。2个试验组在同一部位结扎(止血带)或充气(肢体压力带)时间为15 min,放松时间为15 min,不间断轮换交替进行。比较3组患者的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及患肢舒适度。结果试验组Ⅱ患者的患肢消肿率为(83.40±8.91)%、血管通畅率为(86.25±20.61)%,均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67、4.675;P<0.05);治疗后10 d试验组Ⅱ患者的血栓清除率为(96.50±2.78)%,对照组为(83.38±3.77)%,试验组Ⅰ为(87.13±2.7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19,P<0.01)。试验组Ⅱ患者的患肢舒适度为87.5%(35/40),试验组Ⅰ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6,P<0.01)。结论经足背顺流溶栓治疗下肢DVT中,使用定时、定压的肢体压力带阻止浅静脉血流可获得更好的溶栓疗效,且患者舒适度更高。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被归类为第4类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CTEPH的首选治疗。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利奥西呱)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CTEPH的靶向药物,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逐渐成为无法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仍持续高压或复发患者的一种新选择。文章就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发展过程、适应证、治疗流程及并发症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