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延期留置临时导管后中心静脉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延期留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的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中心静脉病变(CVD),按照中心静脉病变及狭窄程度分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延期留置导管致CVD的危险因素。113例患者中67例(59.3%)存在中心静脉病变,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无病变组高(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透析龄是延期留置导管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足以导致中心静脉病变,建议应避免延期留置中心静脉临时导管。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达格列净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Embase、JAMA、Wiley-Blackwell、Springer Link、Elsevier、Ovid、Taylor & Francis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截至2021年3月),收集结局指标包含恶性肿瘤发生情况的达格列净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分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研究共22项,均为多中心RCT,质量评价结果均为A级。22项研究涉及31 451例患者,试验组(应用达格列净5或10 mg/d)16 267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15 184例;疗程为24周~5.2年,其中15项研究(68.2%)为24周;试验期间发生恶性肿瘤者共1 302例,试验组661例,对照组6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达格列净不同剂量总体研究、剂量为5或10 mg/d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4.2%(661/15 911)比4.1%(648/15 884),RR=1.02,95%CI:0.92~1.13,P=0.72;5 mg/d:0.8%(10/1 181)比0.6%(7/1 172),RR=1.35,95%CI:0.57~3.17,P=0.49;10 mg/d:4.4%(651/14 730)比4.4%(641/14 712),RR=1.01,95%CI:0.91~1.13,P=0.78],乳腺癌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0.2%(25/12 216)比0.2%(25/12 215),RR=1.00,95%CI:0.59~1.69,P=1.00;5 mg/d:0.6%(2/348)比0(0/347),RR=3.00,95%CI:0.31~28.65,P=0.34;10 mg/d:0.2%(23/11 868)比0.2%(25/11 868),RR=0.93,95%CI:0.54~1.59,P=0.78],膀胱癌发生风险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0.1%(16/12 021)比0.2%(28/12 019),RR=0.59,95%CI:0.33~1.07),P=0.08;5 mg/d:0.7%(1/137)比0(0/137),RR=3.00,95%CI:0.12~73.00,P=0.50;10 mg/d:0.1%(15/11 884)比0.2%(28/11 882),RR=0.55,95%CI:0.30~1.02,P=0.06]。结论达格列净可能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其远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联用5-羟色胺能药物致5-羟色胺综合征(SS)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收集利奈唑胺联用5-羟色胺能药物致S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利奈唑胺和5-羟色胺能药物用药情况(用药原因、用法用量、药物洗脱期等)以及SS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置及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50例(来自46篇文献),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3~98岁49例,4岁1例;使用5-羟色胺能药物的原因为精神疾病(36例)、疼痛(8例)和帕金森病(2例)等,使用利奈唑胺的原因为葡萄球菌属感染(24例)、肠球菌属感染(13例)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1例)等。50例患者中,先用5-羟色胺能药物再用利奈唑胺者48例,先用利奈唑胺再用5-羟色胺能药物者2例;44例无药物洗脱期记录,6例药物洗脱期不足。5-羟色胺能药物用药途径为口服者40例、静脉滴注者10例;35例患者有用法用量记录,均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1、2、3、4种5-羟色胺能药物者分别为27、16、5、2例,所用药物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能药物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等。利奈唑胺用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者27例,口服者11例,未提及用药途径者12例;49例成人患者用药频次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1例患儿用药频次低于药品说明书规定。SS发生于联合用药后3 h~20 d,多在联合用药后1~5 d;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者分别为45、47、45例。停用利奈唑胺和/或5-羟色胺能药物并接受对症治疗2 h~9 d后,43例好转,1例出现SS后因心脏骤停死亡,6例在SS症状得到控制后死于原发疾病。结论利奈唑胺联用5-羟色胺能药物致SS多发生在联合用药后1~5 d,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SS相似,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总体预后尚可,但严重者可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