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随访情况及与治疗的关系,为提高随访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利用χ2检验分析随访与治疗的关联。结果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共6 253例,其中6 011例接受随访,累积随访率96.13%,及时随访率94.51%。15~24岁、咨询检测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地在鲁东地区及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累积随访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较高,及时接受随访的HIV/AIDS的治疗率是不及时者的5.28倍(OR=5.28,95%CI:3.51~7.95),病毒载量(VL)抑制率是其4.30倍(OR=4.30,95%CI:2.89-6.40)。结论HIV/AIDS随访及时与其诊断基线年龄、样本来源、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及传播途径有关联。及时随访可提高HIV/AIDS治疗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随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联合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联合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0月10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分析6个月痰培养阴转率、治疗期间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所得的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以下简称QTcF)>500 ms的发生率、QTcF较基线延长≥60 ms的发生率、患者病死率等指标。采用单组率的荟萃分析上述指标的发生率,有对照组者则采用直接比较的荟萃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联合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的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共282例。经荟萃分析,联合用药患者6个月痰培养阴转率为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81%~92%]。采用荟萃分析合并效应值比较,联合用药组和贝达喹啉单药组的痰培养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 OR)=0.93,95%CI 0.82~1.05,P=0.252],联合用药组和德拉马尼单药组的痰培养阴转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7~1.18,P=0.831)。联合用药患者QTcF>500 ms的发生率为0(95%CI 0~2%),QTcF较基线延长≥60 ms的发生率为13%(95%CI 7%~19%),病死率为8%(95%CI 3%~15%)。结论联合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有效、安全和耐受均尚可。

  • 标签: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泛耐药结核病 Meta分析 贝达喹啉 德拉马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源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28例脑卒中神经源吞咽障碍患者,研究开始日期为2019年3月,结束日期为2020年5月,结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指标: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BMI指数。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BM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5 d、30 d,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程度对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BMI指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神经源吞咽障碍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要想富先修路,为满足国家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公路桥梁的建设如火如荼,交通更加便利,经济发展更加快速。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路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验收关键。通过试验检测,既可以充分利用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原材料,就地取材,节约工程成本,又可以快速传播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准确评估项目的质量。因此,要认真把控原材料质量,把控施工过程质量。

  • 标签: 公路工程 试验检测工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创伤后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过程中肌纤维自身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对肌内炎症的影响。方法取野生C57BL/6小鼠(野生小鼠组)、肌纤维条件TGF-β受体Ⅱ敲除小鼠(敲除小鼠组)各16只。肌毒素腓肠肌内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肌损伤。比较两组小鼠在注射后0、4、7、10 d肌内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4+T细胞、辅助T细胞(Th)1、2、17等的渗出差异。取新生野生小鼠和敲除小鼠各2只,体外培养原代成肌细胞,分别分为两组:干扰素组(γ-干扰素处理)和对照组(仅加入等量溶剂)。比较两组肌细胞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H-2Kb蛋白、H2-Ea蛋白、Toll样受体(TLR)3蛋白、TLR7蛋白表达差异,以及野生小鼠和敲除小鼠干扰素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肌毒素注射后4、7 d,敲除小鼠组肌组织内单核-巨噬细胞比例(75.73%±3.62%、45.27%±2.32%)、巨噬细胞比例(38.67%±2.76%、24.87%±2.19%)、M1型巨噬细胞比例(43.21%±0.11%、30.43%±2.19%)、CD4+T细胞比例(20.13%±1.62%、5.67%±0.32%)显著高于野生小鼠组(58.52%±2.43%、29.21%±2.45%,20.63%±2.32%、16.23%±1.25%,24.98%±0.35%、14.23%±1.69%,10.70%±0.43%、2.50%±0.45%),且以Th1和Th17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组IL-6、MCP-1、MIP-1α、H-2Kb蛋白、H2-Ea蛋白、TLR3蛋白显著上调,且敲除小鼠干扰素组上调较野生小鼠干扰素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TGF-β信号缺失影响肌纤维免疫行为的调节,使肌内炎症加剧,肌细胞修复延迟。

  • 标签: 肌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症 肌纤维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2017—2019年入组治疗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及时和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入组抗病毒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启动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的中国内地籍HIV/AIDS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的变量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感染途径、样本来源、诊断日期、基线CD4+T细胞水平、临床分期等。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象及时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及时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7 425例HIV/AIDS中,男性6 813例(91.8%),同性性传播5 236例(70.5%),开始治疗时年龄为(36.05±12.51)岁,符合治疗标准的HIV/AIDS确证后30天内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17年的55.9%(1145/2050)上升到2019年的65.3%(1821/2789),已婚或同居、高中及以上学历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较高,OR值分别为1.136、1.299;外省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低于本省者,OR值为0.664;≥55、45~54、35~44岁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高于15~24岁年龄组,OR值分别为1.530、1.505、1.394;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低于同性性传播感染者,OR值为0.803;样本来源为羁押场所的及时治疗可能低于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的病例,OR值为0.204;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的病例及时治疗可能低于≤500者,OR值为0.545;基线无临床症状者治疗及时的可能低于有症状者,OR值为0.727;基线临床分期为Ⅳ期的HIV/AIDS治疗及时高于基线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者,OR值为1.307。以上P值均<0.05。结论2017—2019年山东省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IV/AIDS入组治疗及时率不断提高。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样本来源、感染途径、基线临床分期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和治疗及时性相关。

  • 标签: HIV 抗病毒治疗 及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5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6至2014年6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不可切除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3个周期内两组患者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脱组病例1例,对照组为2例。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总缓解率分别为91.07%(51/56)、80.36%(45/56),高于对照组的70.91%(39/55)、61.82%(34/55),P<0.05。治疗3个周期内,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80.85%,38/47)高于对照组(61.36%,27/44),P<0.05;但两组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可切除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并延长生存期。

  • 标签: 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贝伐珠单抗 疗效 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