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不同秸秆还田量与肥料配施,对比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小麦轮作区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NP+1/3S在玉米季,行数、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分别增加10.5%、2.3%、7.6%、4.0%,进而增产64.5%,而在小麦季由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29.4%、35.3%、20.5%,进而增产63.8%。对其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可知NP+1/3S在本试验中产投比最高,较CK增加0.66,有利于农民增收,是值得推荐的秸秆还田模式。
简介:摘要: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甚至还关系到社会平稳运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乡协调发展、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则日益突出,同时,滥用土地、广泛使用土地和遗弃土地的情况则时有发生。因此本文便以此方向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途径,从而为突破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激励以及约束问题做出有效贡献。
简介:摘 要:《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占补平衡的重要性,必须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根据法律设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易地补充耕地必须根据土地利用相关规定进行。先补后占是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根据质量级别进行折算是补充耕地的后续措施。土地的开发和整理是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有序是生物体系均衡的重要环节,而土地督察则是耕地生产和能量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评价与提升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耕地资源现状,探讨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研究范围与目的。通过综合评价、土壤整治与修复技术、耕作管理与农田水利技术、生物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策略也是重要议题,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加强监控与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为未来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提供经验和启示。
简介:摘要中国如今耕地少人口多,需要对单位土地进行非常高的利用,正是由于对土地的过分利用,使得耕地的质量越来越差,不得不通过使用化肥来促进产量的增加,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国家近几年在玉米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土地轮耕制度来解决如今在农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轮耕制度的可行性问题,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下用BP神经网络预测未来最优的可轮耕面积,得出在影响1%的粮食产量时,可以使1.5%的土地得到修养,促进了土地使用的长远发展。
简介:摘要: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土资源厅下发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文件进行分析,立足传统新增耕地方式后备资源不足、项目周期长、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来源。通过在沂水县进行实践研究,提出利用此类新增耕地来源的两种方式:综合性整治和直接认定。
秸秆还田对轮作玉米和小麦的产量的影响
耕地保护的治理模式研究进展
农村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律规范建议分析
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
土地轮耕地制度介绍及其合理性的分析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与实践效果分析
第三次国土调查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的研究 --沂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