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NASA/AVHRR的982—2006年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数据和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82—200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植被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年降水和不同空尺度的植被NDVI间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降水在季节和年尺度上变化均不明显;年植被NDVI未发生显著变化,春季植被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冬两季呈显著下降趋势。2)当植被NDVI的空间尺度达到9×9(即36km×36km,可称为"最优时空尺度")时,二者相关系数基本稳定,说明年降水和该空间尺度植被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出降水与植被的相互关系。3)各季节降水与不同空尺度下植被NDVI关系表现为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的降水均与植被NDVI显著相关,但与之对应的植被NDVI"最优时空尺度"不尽相同。因此,考虑到不同空尺度的植被NDVI与降水之间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在今后研究二者之间关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时空尺度对研究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 标签: 植被NDVI 降水 相关响应 时空尺度
  • 简介: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retwomainvariablesinclimatechanges.Spatial-temporalresolution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ndrecentstudiesonclimatevariabilityinChinaaresummarizedanddiscussedinthisreview.Recent100-yeardatasetsareusedtorevealquasi-20-yearandquasi-70-yearoscillationsineasternChina,aswellasprecipitationpatternshiftinChina.Anoscillationwiththetimescaleof70-80yearsisintroducedineasternChina.derivedfrom500-yearand1000-yearproxyandobservationrecords.Finally,itisnotedthatmoreresearchachievementsonclimatechangeinChinadependupondevelopingorreconstructinglongtermseries,studyinginregularityandmechanism,aswellasuponpredictionandserviceetc.

  • 标签: China CLIMATE CHANGE DATA VARIABILITY
  • 简介: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的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的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的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的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a和准70a的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的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的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a的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中国 气候变化 资料 变率
  • 简介:IBM—PC机的BASICA语言功能较强,字符串语句、命令比较丰富,对于处理气象电报来说,较之汇编语言要方便得多。但是它也有一些弱点,如:IBM—PC机系统允许同时可有两个异步通讯口工作,一般的通讯接口卡硬件也是双路的,而BASICA

  • 标签: 异步通讯 气象电报 接口卡 中断服务程序 BASICA IBM
  • 简介:《辽宁气象》在省办气象刊物中是办得最活跃、又最有特色的刊物,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雅俗得当,“阳春向雪”和“下里巴人”兼有;《辽宁气象)又集知识性、艺

  • 标签: 封面设计 学术期刊 巴人 文中
  • 简介:过去20a,中国大部分地区增暖趋势非常显著,各地粮食产量波动较。为了区分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温度变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播种面积变化与粮食总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总产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粮食总产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各地区的粮食增产在早期作用较显著,后期作用不明显。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对粮食总产量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 标签: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农业投入
  • 简介:利用全球谱模式T106L19和增长模繁殖法(BGM)建立了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系统,基于气候海表面温度(SST)和预测海表面温度,设计了三组集合预报试验,一组为气候SST作为模式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CSST试验),另一组为预测SST作为模式的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FSST试验),第三组为前两组试验的集合预报结果之和(AvE30试验),对两种海温强迫分别进行了48个月的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控制预报,不管是CSST试验还是FSST试验,利用BGM方法制作的初值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技巧,集合预报对PNA区域的预报技巧改进显著,特别是预测SST强迫有正的贡献;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不确定性影响的集合预报试验(AVE30试验),其全球预报技巧不仅高于控制预报,也分别高于FSST试验和CSST试验,这说明要提高月延伸预报技巧,必须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的影响;大气对SST强迫的响应在模式积分10天开始显著,SST对第二旬和第三句的作用直接影响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效果,而SST对第二旬和第三旬预报的影响不仅与SST本身变化有关,还与初值有关,不同的初值其作用不同;集合预报对我国夏季月平均温度分布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采用预报海温强迫的预报结果,总体上优于气候海温强迫的结果。

  • 标签: 动力延伸预报 集合预报 海温强迫 预测海温
  • 简介:本文利用不同高度大气电场实测数据,对近地面层大气电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地面层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增;同一时段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电场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且这一特征不受天气条件影响。

  • 标签: 大气电场 天气条件 不同高度 变化特征
  • 简介:比较中国不同观测站网1971-2010年平均风速及其变化趋势的监测差异发现:不同站网监测的中国平均年、季、月风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对差异在±10%之间;对平均风速空间分布的监测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基本基准站和基本站网对东北和华南的监测结果较好,特别是基本基准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监测均接近标准站网;各级监测站网得到的中国平均风速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从风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来看,几个站网的监测效果均不理想.

  • 标签: 站网密度 风速 气候监测 差异
  • 简介:《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国家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产生的碳汇减轻自身减排压力,为国内工业能源部门碳排放提供空间。但LULUCF包括的核算活动类型和具体方法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其中木质林产品、不可抗力等自然干扰、参考水平阈值的设置以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式的选择这几方面核算漏洞很多,矛盾尤为突出。为防止发达国家过分依赖LULUCF产生的碳汇减轻减排压力,搜集了欧盟27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提交的LULUCF数据,分析了核算漏洞对LULUCF核算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林产品活动的核算方法不确定性较多;剔除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后,LULUCF活动碳汇至少增加30%;参考水平阈值适于设置在较高碳汇水平;净-净核算方式更适用于后京都时代LULUCF核算规则。

  • 标签: 后京都时代 LULUCF 核算规则
  • 简介:基于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99—2015年逐分钟降水数据,分析15个历时年最大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由短历时向长历时递减,短历时和长历时年最大降水量分别达特大暴雨和暴雨级别的年份最多;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多数历时年最大降水强度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5~15min历时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其他历时多数呈减少趋势;各历时多年平均最大降水强度大值均在西南部山区,山区各历时降水强度高于其他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空间差异由短历时向长历时缩小;多数地区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早出现在5、6月,最晚出现在8、9月,最多出现在7、8月,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年各历时最大降水出现日期随时间呈提前趋势,其他地区变化趋势不显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易从傍晚开始,随着历时的增加,开始时间由傍晚向上半夜推迟,南部山区沂源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凌晨和上午,而北部高青平原最多开始于下半夜和凌晨,其他地区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下午和傍晚,长历时最多开始于夜间和凌晨。

  • 标签: 短历时 长历时 年最大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不同气候条件下家兔饲养试验和养殖要点高振荣岳虎王秀芬(酒泉地区气象局735000)家兔具有耐粗饲、易饲养、繁殖快的特点,而且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市场销售快,经济效益可观。本文是1990—1992年在敦煌不同季节不同小气候环境下进行对比饲养...

  • 标签: 家兔饲养 气候条件 成活率 饲养试验 日光照射 死亡率
  • 简介:应用雷达低仰角基本反射率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采用最优化方法,根据天津地区降水特点和不同降水类型,建立适用本地的雷达Z-I关系。经实际应用检验,积混降水类型Z-I关系具实用性。在天津本地化Z-I关系基础上,通过了对比分析6种不同校准方法在天津夏季降水估测中的检验效果。结果表明:Z-I关系校准法和最大集成法对降水的估测偏高,误差较大;最优插值法的估测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但计算不同校准方法与实况相关性表明,变分校准法的估测效果与雨量计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同时,所有估测校准法对小雨量级的降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高估测。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Z-I关系 校准方法 降水估测
  • 简介:以冬小麦(皖麦68)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及盆栽的培育方式,按照不同浓度将酸雨分为CK(pH5.6)、T1(pH4.0)、T2(pH2.5)三组,探究酸雨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小麦净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加强。整个小麦生长周期中T2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较CK处理降幅均显著,其中开花期的降幅达到极显著,而T1处理较CK处理净光合速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不显著。小麦生长期间,中午时段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会有效抑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

  • 标签: 酸雨 小麦 净光合速率 生育期
  • 简介:作者建立了描述在来流水平风场和由于地表热扩散产生的垂向风场联合作用下的风沙流发展过程的基本方程。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引起的热扩散对风沙流发展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给出地表热扩散对风沙流中输沙率以及风沙流达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等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热扩散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多场耦合
  • 简介:研究了水稻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宁夏灌区水稻株高分布函数,揭示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不同灌溉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水稻 株高 气候生态模型
  • 简介:利用WRF模式的5种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地区一次秋雨过程(2011年9月13—20日)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的模拟能力,并对降水模拟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5种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模拟出华西秋雨的夜雨特征,但Kessler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偏小且降水强度偏弱,而Lin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则偏强;相对来说,Ferrier和WSM3方案对华西秋雨主要降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比WRF模式5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过程的模拟可知,各方案模拟的区域降水强度与WRF模式模拟的上升运动的强弱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华西秋雨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