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2007年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11月)期间,对汕头沿岸海区虫进行了采样研究,探讨了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调查发现,除了表层海水温度以外,表层海水盐度、硝酸盐浓度、硅酸盐浓度均是春季低于秋季。在两个季节的5个采样点共鉴定出7属14种纤毛,其中优势种均为简单薄铃虫Leprotintinnussimple。秋季虫丰度低,多样性指数高;春季丰度高,多样性指数低。虫丰度与水体营养盐含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同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2=0.63,P〈0.05),显示出纤毛对汕头海域对不同季节环境特征的响应。

  • 标签: 沙壳纤毛虫 空间分布 种类组成 汕头海域
  • 简介:2007年8月夏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在北纬18°-22°,东经107°-122°范围内使用"实验三号"科考船进行了水体中沙纤毛的采样研究,探讨了纤毛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在36个站位中共鉴定出24属44种纤毛,其中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longa和根突拟铃虫Tintinnopsisradix,纤毛丰度变化范围为0–2200cell/L,平均丰度为221cell/L,从沿岸向外海方向,纤毛种类和丰度逐渐减少,其中A1站丰度最高(2200cell/L),种类数最多(10)。夏季南海北部纤毛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南海北部的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携带的营养盐刺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着南海北部纤毛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

  • 标签: 沙壳纤毛虫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南海北部
  • 简介: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古长江河口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在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约在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脊地貌:约在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 标签: 古沙脊 沉积环境 东海陆架
  • 简介:简要介绍了长江下游“三”航道整治工程中为了掌握双锏横流和如皋中汊在刘海水道的汇流情况,在福姜左汊道一双锏一浏海水道间进行了表面流速流向观测,并对测量成果和航迹线图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为保持双锏的稳定、保证如皋群水道的长久贯通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

  • 标签: 长江下游“三沙” 流速 流向 双锏沙 如皋中汊 河势演变
  • 简介: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脊群海域的潮流形态和含沙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围填海工程后辐射脊群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变化。结果显示工程对潮流和含沙量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工程区附近。围填海工程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呈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形成东沙岛西侧南北向和高泥岛南侧东西向的两条潮流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条子泥南北两侧的水体。工程后含沙量的变化与平均流速的变化基本一致,在流速变大的东沙岛西北侧和高泥岛南侧海域,含沙量显著升高;在流速变小的条子泥南北两侧、东沙岛东侧及西南侧,含沙量显著降低。

  • 标签: 辐射沙脊 围填海 潮流 含沙量 数值模型
  • 简介:双齿围蚕是底栖多毛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亚洲近海和河口环境中.本文研究了天津北塘河口双齿围蚕对沉积颗粒物的再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齿围蚕对沉积颗粒物有显著的混合能力,其中对小粒径颗粒物的混合作用强于大粒径颗粒物.小粒径颗粒物可以被蚕摄食随粪便排出.

  • 标签: 沉积颗粒物 再造作用 多毛类 Perinereisaibuhitensis 河口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