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川东北普光地区陆相地层主要目的层须河组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利用岩心、薄片、EMI成像测井3个方面的资料对普陆1井须河组裂缝开展精细描述与分析研究,探讨了裂缝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和气层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须河组发育有高角度构造缝和低角度非构造缝,裂缝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碳质充填,裂缝发育程度高但纵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分析认为,裂缝不仅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对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 普光地区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出长兴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原始沉积环境为相对封闭且强烈蒸发的台缘礁后局限海盆中;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原岩为礁灰岩和生屑灰岩,其原始沉积环境属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沉积,基于台内礁滩相带相对闭塞、蒸发较强,台缘礁滩相带更易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的影响,较好地继承了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不同相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长兴组白云岩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流体的水-岩反应过程和关系,以白云岩成岩环境和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及来源为依据,结合水文地质学模式,对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微晶白云岩属近地表准同生期的潮坪环境,由蒸发泵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准同生期蒸发海源卤水;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属浅—中埋藏成岩环境,由热对流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晚二叠世沉积期的海源卤水。

  • 标签: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化流体 长兴组 二叠系 铁山—双家坝 川东北地区
  • 简介:AY地区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缓构造区中部,为一南东一北西向倾斜的单斜..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河组展开了地震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同相轴的上超方向、层序等T0厚度、下切河谷走向等信息指示了物源区可能位于研究区的南部或东南部..据薄片资料的岩屑成分排除了紧邻研究区东南部的泸州古隆起作为物源区的可能性。推测研究区须河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的“黔中古陆”或“江南古陆”。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河组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层序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该文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以罗寨地区断裂构造形迹为基础,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区的古构造应力场及嘉陵江组嘉四2段底部的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嘉陵江组地层裂缝非常发育;②裂缝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特别是断层的交会部位和构造高点等部位。

  • 标签: 嘉陵江组 数值模拟 裂缝预测 罗家寨构造
  • 简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及破裂等多种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中成岩A期、B期4个期次,目前已达到了中成岩阶段A—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砂岩储层经演化后其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

  • 标签: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为探究川南地区须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85;部分天然气含H2S,这是研究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须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最大差异;天然气δ13C1为-43.17‰~-30.80‰,δ13C2为-33.81‰~-24.90‰,δ13C3为-28.65‰~-22.70‰,总体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证实,研究区须河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存在部分油型气;煤型气主要来自须河组煤系烃源岩,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层系。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须河组天然气主要有3期成藏: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须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少量煤型气进入须河组成藏;晚白垩世,须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成煤型气并进入须河组成藏,该时期是须河组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喜山期,部分下伏油型气经断裂进入须河组成藏,该阶段的流体充注是研究区出现异常高温包裹体与天然气含H2S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天然气成因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须家河组 川南地区
  • 简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河组(T3x)致密砂岩储层存在早、晚2期流体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低,主要为80~100℃;晚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主要为120~140℃,成熟度较早期也较高。推断四川盆地中部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运移经历了2个主要期次,早期发生于晚侏罗世,晚期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初期,这与油气藏饱和压力得出的结果相符。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三叠纪 四川盆地
  • 简介:海凸起三工河组一段(J1S1)及二段(J1s2)是休罗系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J1S1、J1S2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J1S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将喉道划分为5类,J1S2储层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J1S1储层以Ⅲ类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且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 标签: 三工河组 孔隙结构 喉道分类 储层评价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川中潼南地区须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的基础上,将须河组二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旋回层序2种结构类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时间单元,详细探讨了须河组二段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了主河道侧向迁移对沉积相展布的影响。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沉积相 须家河组 潼南地区
  • 简介:对分别代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气藏特征的潼南、八角场和广安3个气藏进行了解剖分析与描述。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河组天然气均系近源成藏.北部以构造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为主;中部和南部受古残丘、古盐体底辟拱升的影响,以岩性气藏和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西部斜坡带以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良好的烃源岩为天然气近源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大规模断层的存在是决定天然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古构造、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研究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河组天然气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藏 气藏解剖 成藏模式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