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歧口凹陷位于大港油田黄骅坳陷的中北部,其埋深大干3000m的古近系低孔低渗储集层分布广泛,勘探程度低,潜在的油气资源丰富,是现今乃至今后几年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固及控制因素研究对歧口富油气区域的勘探意义重大。从大量基础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对低孔低渗储集层与深度、层系、岩性及沉积相带等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歧口凹陷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因机理是由储集层岩石矿物成分、沉积相带、压实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共同控制,在低孔低渗储集层评价中要特别重视沉积相带的变化,重视胶结物的性质和成岩作用,可以提高低孔低渗储集层有效性分析和油气层评价成功率。
简介:通过全烃与全脱值相关性研究,建立了钻井液含气量与地层含气量的关系式,再借助钻井液冲淡系数,获得了由全烃值计算地层含气量方法,为气测录井定量化解释开辟了新途径。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达西渗流公式推导获得平均渗透率计算公式,由大牛地气田5口井数据统计,建立了平均地层含气量与平均渗透率相关公式,从而实现用地层含气量参数替代渗透率的产能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三低”气藏,地层含气量可以认为就是地层的含气丰度。分析了三种条件下(正压、负压和近平衡钻井条件)地层气渗入方式和地层气对全烃值的贡献,并对正压条件下自然建产的水平井的产能与地层含气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建立了3种钻井条件下“三低”气藏的无阻流量的预测公式和方法,通过气测录井对“三低”气藏进行定量评价。
简介:歧口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广泛存在、成因复杂、测井评价难度大,明确低电阻率油气层分布规律对成功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意义重大。从大量基础岩石物理数据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层位、不同埋藏深度的低电阻率油气层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孔径、泥质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及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由沉积内因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基本分布在主力相带边缘,通常发育在岩性细、泥质含量较重、孔隙结构较差、微孔隙发育的储集层。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泥质含量和黏土矿物类型对低电阻率油气层控制作用相对明显,沙河街组孔隙结构差异对低电阻率油气层控制作用相对明显,而钻井液侵入型低电阻率油气层往往与高矿化度钻井液钻井工艺相伴生。分析研究不同成因类型低电阻率油气层分布规律,为准确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岩石热解录井除具有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判断生烃潜量及为页岩油气选区、选层、选段提供依据等功用外,因其具有分析快捷、实时、定量化、不受地层水性质影响的特点,还在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复杂储集层、特殊烃组分油层、低电阻率及低显示级别油气显示层识别与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在评价储集层物性、判断储集层油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以及水平井、PDC钻头等先进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岩石热解录井显现出分析速度跟不上钻井速度、岩屑细碎、样品挑取困难、有机碳分析温度低、解释评价结论不能满足甲方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推广高温有机碳分析仪、研制新型一机多炉储油岩专用分析仪、岩液一体化分析、精细解释评价、拓展岩石热解录井应用空间的建议。
简介:产液量预测作为常规油气储集层精细解释评价的一种方法已在许多油田受到重视,而针对低渗透储集层的产液量预测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方法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和达西定律,经优选确定储集层厚度、地层压力、渗透率及流体饱和度为储集层产液量预测参数,并分析了各预测参数值的求取方法,进而通过回归分析预测产液量与实际产液量的相关性,建立了低渗透储集层产液量预测公式。实际应用表明,该产液量预测公式对于低渗透储集层的产液量预测效果较好,可作为低渗透油田纯油层或以产油为主的油水同层产能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该预测公式的建立方法也为从产液量预测研究逐步上升到产能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虽然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简介:低渗透性油气藏储集层孔隙极其微小,层内流体被毛细管力和黏滞力等束缚而难以流动,故其储集层评价和有效开发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可动流体是评价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潜力的重要岩石物性参数,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技术获取的可动流体与采油测试参数初产液量间的关系研究,建立了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储集层评价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相关系数为0.6027。为进一步定量评价储集层,引入评价参数P,进行初产液量预测,把可动流体、孔隙度评价数据直接与初产液量拟合,提出了计算模型与校正方法以及相关系数求取方法。通过在镇泾油田延长组储集层评价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现场随钻预测储集层初产液量,对油气层进行有效评价,提高解释精度,为完井方案的确定、测试选层、制定早期开发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简介:为了实现准确识别和评价油气显示、达到指导优选试油层位和制定测试方案的目的,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区块自2013年底引进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技术。根据环江区块已经完成试油井资料统计,利用岩石热失重法原理计算地化孔隙度(φ)、岩石含水量(W水)等参数,结合热解烃总量(ST)、轻重比(S1/S2)分别从储集层的物性、含水性、含油性、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建立了环江区块含油性与含水性解释评价标准。同时,运用地化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乘积、岩石含水量建立了解释评价图板,并对多口生产井进行了验证,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吻合率在80%以上。应用效果表明,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对储集层精细评价可以满足现场生产需求,为测试层段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轻质油储集层常规气测录井过程中,由于油质轻烃类组分随钻井液返出井口后挥发逸散严重,所检测的钻井液中烃类组分含量失真,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以相对能真实反映轻质油储集层烃类组分含量的岩屑或岩心样品为分析对象,可完成一般为C8—C37各个单体烃的检测和样品谱图分析,实现储集层产液性质的评价。通过对台北凹陷多个区块29口井不同轻质油储集层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特征评价参数(碳数范围、主峰碳、Pr/nC17、Ph/nC18、OEP)的统计,结合不同储集层谱图特征,对照试油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该凹陷不同轻质油储集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