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成本日趋上升,城市发展逐渐受到城市发展能力的制约。因此,需要激活城市中低效的空间,创造城市的新价值,才能够不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它反映了文化和经济转型的碰撞过程,是动态系统的平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也借此力量蓬勃发展,而在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留存建筑或文化单位,新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往往和这些历史遗留有着或多或少的冲突,因此如何保护历史建筑成为了目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历史见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树立了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对城市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再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就在分析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原则进行了讨论。
简介:摘要目前的热再生技术在混合料设计阶段,大部分以在机械搅拌的过程中RAP的老化沥青能够完全与再生剂或新沥青混溶为目标进行设计;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这一前提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热再生混合料制备过程中,有多少老化沥青发生了转移是影响热在生混合料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微观试验的复杂性及不便易性,采用宏观试验对RAP中老化沥青的转移进行表征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对有效再生率的研究比较多,但多数学者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采用特定粒径的集料对老化沥青的转移进行宏观试验,但该方法与实际生产中RAP的集料组差异较大,同时,由于旧矿料的迁移导致新集料与老化沥青混合料不能完全分离,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因此,急需一种更加准确、便易、贴近工程实际的宏观试验方法对老化沥青转移的实际状态进行表征。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逐步进入“建设与养护相平衡”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达到473.35万公里,比2016年增长1.64%,占公路总里程的97.93%。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础设施总量的增长,中国对公路养护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早期建成的公路逐渐进入大中型养护阶段,养护任务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大规模公路建设的推进,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属于脆性材料,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容易开裂,从而降低路面性能。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有必要确保基层作为一个整体受到均匀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路基施工中采用水泥稳定冷再生施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废弃沥青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施工成本。与传统的路面开挖和修复施工方案相比,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更具优势。因此,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研究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