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天然林拥有人工林所无法企及的诸多优点,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多种功能也非人工林所能替代。因而对天然林的抢救和保护应当放在刻不容缓的第一位。

  • 标签: 人工林 天然林 森林保护 植树 生态保护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跨越川陕甘三省,涉及多方利益相关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对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有所不同,为平衡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协调解决各方之间的矛盾,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体系、反馈体系、运作体系,落实生态补偿工作,树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典范.

  • 标签: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生态环境建设 国家公园体制
  • 简介:研究生根粉、枝条、基质、扦插时间等不同因子对山苍子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苍子扦插繁殖中,以黄心土为基质+基部半木质化萌条为插条+浓度为100mg/L的萘乙酸浸泡0.5h+春末夏初(5月)扦插等扦插组合技术为最好,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6%.

  • 标签: 山苍子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
  • 简介:硫酸酯是一类含有-OSO_3H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大气中普遍存在。异戊二烯、单萜、倍半萜、芳烃、醛等均可通过大气自由基反应或非均相反应生成硫酸酯。本文在充分研读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探讨硫酸酯的分子结构、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以及硫酸酯对气溶胶有机物的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加以展望。

  • 标签: 硫酸酯 形成机制 大气 异戊二烯 单萜 芳烃
  • 简介: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硒酸盐在水体中溶解度高于其他环境介质,导致水生生物对无机硒(硒酸盐)有更高的利用率。藻类能吸收无机硒,可将无机硒有效地转化为有机形态。藻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是硒的主要吸收。富硒藻类通过食物链将硒传递至浮游动物、贝和鱼等动物体内,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导致其对重金属耐受性增强。本文综述了藻类在自然界硒生物有机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藻类对硒的富集方式及代谢途径,硒在藻类中的生物学效应,富硒藻类的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较全面地综述了富硒藻类研究进展。

  • 标签: 藻类 富硒
  • 简介:黑老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用药,也是近年来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药食两用水果,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现就近30年来黑老虎在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繁育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黑老虎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老虎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 简介:环境基准是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国家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主要是依据特定对象在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数据,以及与环境要素的剂量效应关系数据,通过科学判断得出的,涉及环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生物学和风险评估等前沿学科领域.国家环境基准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环境基准研究的学科特点和国际前沿,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环境基准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1)环境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2)环境基准基础数据库;3)基准目标污染物的筛选甄别和优先排序技术;4)水体营养物基准;5)生物测试与毒性评价技术;6)人体暴露评价理论与相关技术;7)环境基准的审核和校对;8)环境基准与标准转化理论及其对环境管理支撑技术.本文从环境基准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与环境基准研究紧密相关的8个重点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未来重点研究内容.同时指出,这些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基准研究的根本,未来环境基准的长期战略发展必将是建立在各个重要方向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环境基准研究也必带动这些方向的共同蓬勃发展,为环境地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发展注入活力.

  • 标签: 环境基准 理论方法学 污染物筛选甄别 生态功能分区 毒性技术 暴露评价
  • 简介: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厌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混凝强化培养、连续培养及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检测与流体CFD模拟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混凝强化与连续培养相结合是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能量测序与CFD技术是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有效手段.参32.

  • 标签: 好氧颗粒污泥 混凝 连续培养 高通量测序 CFD
  • 简介:分析了桑树的生态作用,根据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桑树生态林和绿化观赏桑树生态林两种主要栽植模式.

  • 标签: 桑树 生态林 栽植模式 研究
  • 简介:苯并(a)芘(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目前BaP的神经毒性研究零散而不深入,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BaP的神经毒性表现,简要介绍了BaP诱发神经毒性呈现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发现的可能分子机制,包括BaP诱导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改变,相关DNA及蛋白质的损伤,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的改变等,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苯并(A)芘 神经毒性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镉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环境中。普通人主要通过摄食、吸烟及饮水等方式摄入镉。1993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镉及其化合物列为第1类人致癌物,镉的致癌性被广泛研究,大量研究发现镉会提高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肿瘤的患病风险。但至目前为止,镉的致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镉通过以下几方面致癌:氧化应激、抑制DNA损伤修复、DNA异常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致多种基因异常表达、雌激素样效应、促进肿瘤干细胞生长、慢性炎症刺激。

  • 标签: 重金属 致癌 分子机制
  • 简介:生态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具体方式之一,也是国家扶贫任务的组成部分,在扶贫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关于生态扶贫的研究的程度却与其重要性不成正比,并且研究范式过于单一.该文旨在通过论述现有研究范式的不足,通过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分析生态扶贫的内涵,构建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生态扶贫研究范式.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生态扶贫研究范式的其他可能的拓展空间.图4,参18.

  • 标签: 生态扶贫 范式 生态系统服务 公共管理
  • 简介:三叶青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自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以来,价格不断攀升,对三叶青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三叶青在开发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三叶青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叶青 种质资源 种苗繁育 栽培技术
  • 简介:研究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的重金属钝化规律.由蘑菇渣、磷矿粉、鸡粪、高温菌种与城市污泥组成的试验堆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快速干化.经过30天的好氧堆肥,试验堆体稳定态铬的比例达到了67-80%,稳定态铜的比例达到了31-41%,稳定态镍的比例达到了49-57%,稳定态锌的比例达到了46-55%,稳定态锰的比例达到了56-64%,污泥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减少.生成的复合有机肥施用于园林绿化.图5,表2,参5.

  • 标签: 城市污泥 好氧堆肥 重金属 钝化
  • 简介:主要从植物根细胞壁积累固定、细胞膜对铜的吸收控制、金属配体的螯合作用、铜在系统液泡的分隔机制及胁迫蛋白的合成5个方面,分别阐述植物对铜分子的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了铜在植物中的亚细胞分布、铜在植物根系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的转运机制以及植物在铜胁迫下的抗性反应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植物 细胞膜 螯合作用 胁迫蛋白
  • 简介: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研究需要大量生态毒理数据,由于目前关于化学品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多,不同文献对同一测试终点的报道常常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据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为了降低专业人员在数据筛选过程中的主观影响,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数据筛查与评价准则。本文整理比较了美国、荷兰、德国和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的5个毒理数据筛查与评价方法,并以荷兰的CRED方法为主,结合另外4个筛选方法以及现有的水质基准推导指南和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从可靠性、相关性、精确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据质量评价标准与使用规范。其中数据质量评价包括五个方面:(1)实验设计,包括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数据有效性、对照组设置;(2)实验试剂的纯度及其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3)受试生物的基本信息和来源;(4)暴露条件,包括试验系统、暴露浓度设置及变化、暴露时间、生物负荷;(5)数据分析,包括平行样、统计分析方法、浓度-效应关系、原始数据;数据使用规范主要考虑受试生物、测试终点和暴露场景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推导对数据精确性的要求。这些均可为我国从事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借鉴,使数据筛选过程更加客观、统一,同时还可以作为毒理实验论文撰写依据,提高数据报道质量。

  • 标签: 生态毒理数据 筛查与评价 可靠性 相关性 生态风险评价 水质基准
  • 简介:发展生态建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顺应建筑全球化潮流,提升人居环境健康性和舒适性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转变建筑在设计和建设方面的思维方式,才能逐步缓解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该文对生态建筑定义以及设计原则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台湾水滴塔和新加坡展览塔楼这两座典型生态建筑案例进行了分析,再从生态建筑材料和生态建筑节能技术两方面予以阐述,得出生态建筑作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

  • 标签: 生态 建筑 设计 材料 节能
  • 简介:尾矿库对其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目前已受到较大关注,如何对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是目前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溃坝环境防护距离的基本原理,选取扬尘影响、溃坝事故影响这两种主要影响,计算对比出了秦岭山区尾矿库的环境防护距离.通过与以前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防护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以前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规定的环境防护距离明显过小,不能满足保证尾矿库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要求;2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为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决定性因子.

  • 标签: 秦岭 尾矿库 环境影响评价 防护距离
  • 简介: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规范和文化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得公共生活产生了许多新的伦理问题,面临着新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交往实践前所未有的拓宽了,信息交流产生不对称;二是社会公共生活在"情"和"理"之间矛盾增加;三是群己调适的问题凸显,在"群己"问题上更强调二的合理性共存.参9.

  • 标签: 公共生活 伦理困境 陌生人社会 情理矛盾 群己调适
  • 简介:为了探究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形态、粒径、含水率、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悬浮物固体含量(MLSS)的变化,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材料,进行人工造粒,对造粒颗粒进行好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20d,颗粒污泥粒径由450.21μm增加到598.60μm,MLSS由5373.01mg/L上升到5576.02mg/L,颗粒污泥的SV由24.31%下降到19.31%;SVI由45.23mg/L下降到37.41mg/L;含水率由96.10%下降到95.19%.说明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稳定性增强.

  • 标签: 活性污泥 造粒颗粒 好氧培养 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