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现状及治疗情况。方法从阴道口及下1/3处取白色凝固或豆渣样分泌物置于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悬滴法直接镜检,显微镜下见到芽孢和假菌丝者为假丝酵母菌(+),同时询问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结果700例妊娠妇女炎症患者中共检出假丝酵母菌231例,检出率为33.05%,用药治疗96例,用药率为41.53%;252例非妊娠妇女炎症患者中,共检出假丝酵母菌53例,检出率为20.03%,用药治疗200例,用药率为79.33%。结论有症状的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明显增高,而用药治疗人数却较少,为了提高妊娠妇女的生活质量,积极诊断和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妊娠期妇女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合适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大连市旅顺口区妇幼保健院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巩固治疗方案;每月一个疗程,口服+阴道用药强化治疗。口服用药伊曲康唑0.1g每日两次,连用5天或酮康唑0.2g每日两次,连用5天或氟康唑150mg1次或150mg每三日一次,连用2次后150mg/周;配伍阴道用药制霉菌素阴道栓每晚40万单位,连7天或克霉唑阴道栓每晚0.1g,连用7天或哨呋太尔制霉软胶囊每晚2g,连续6天。症状消失伴真菌学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10个疗程。结果(1)RVVC发生率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4.8%。(2)60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占73.3%,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1.7%。(3)治疗有效率93.3%。停药后3、6、12个月远期治愈率为85%、78%和75%。结论RVVC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药物强化加巩固治疗是治愈RVVC有效措施。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色假丝酵母菌 抗真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5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硝酸咪康唑治疗)各29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涂片假丝酵母菌转阴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臭氧治疗 硝酸咪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联合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经激光联合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后,23例患者的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的黏膜结构,治愈率达76.67%。结论使用激光联合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同时加强治疗前、中、后期的各项护理,对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尖锐湿疣 妊娠 CO2激光 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采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治疗方法选择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9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氟康唑胶囊150mg/次,72小时后再服用1次,每晚阴道内放置1枚克霉唑栓,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栓治疗,用药方法同治疗组。连续使用1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65%,可见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肯定,且优于单独使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可有效杀灭假丝酵母菌,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 标签: 氟康唑 克霉唑栓 假丝酵母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染进行论述,分析了感染产生的原因、预防及如何治疗。

  • 标签: 产后感染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获得的感染,由于医院是特殊的场所,患者比较密集,院内环境容易被微生物污染,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必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常见感染部位,然后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预防
  • 作者: 郑瑾 郭晖 薛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8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西安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病毒感染一方面引起受者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移植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对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内容主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多瘤病毒(P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肾移植 病毒 多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医院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探索医院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儿科住院的2710例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感染描述性研究以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710例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224例,感染率8.26%。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位居医院感染易发的前3位,感染患儿例数分别为64(28.57%)、41(18.30%)、32(14.28%)。医院感染的224例患儿中共有96份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检出51株病原,病毒、细菌、真菌的株数分别为9(17.65%)、28(54.90%)、14(27.45%)。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单因素为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不当、重症监护、营养情况、治疗操作不当。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单因素为体重、胎龄、原发性疾病、Apgar评分高低。在患儿院内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为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类别。结论儿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类别。以上因素之外还要根据住院患儿的特殊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 标签: 儿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来我治疗的7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占患者总数的80.8%,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共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5.4%,另外3例患者属于其它情况。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的共有67例,效果一般的共有10例,1例患者治疗没有效果。结论患者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意识,在病发后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