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N1+的+N2”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可能性的抽象的格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像“医生的父亲”之类的歧义结构有很多。本文便将以该格式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的列举其所有结构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阐释其各个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歧义、什么样的条件下不会产生歧义,从而剖析句法、语义和认知因素在此结构中的影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4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奥斯他韦口服,对照组使用三九感冒灵口服,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维生素C、大量饮水及对症治疗,观察发热、咳嗽、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咽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36±0.92)d、(4.75±0.91)d、(3.12±1.08)d;对照组分别为(3.60±0.97)d、(4.21±0.84)d、(3.42±1.27)d;P均>0.05。结论奥斯他韦和三九感冒灵均能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共收治11例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特征及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从2岁1月到8岁5月,起病症状均为咳嗽、发热、咳痰,所有病例均有胸片肺部感染病变,采取特异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起病年龄及症状不典型,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方法9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株来自江苏、河北、山东、云南、湖南、福建和天津等省份的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过深度测序分析其血凝素特性。于2019年10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接种2019-2020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2~5岁)、成人(24~57岁)和老年人(60~84岁)中各招募30名志愿者,采集其接种疫苗前和接种1个月后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评估免疫前后血清对2015年以来分离的4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9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同源性较一致,但与甲型流感病毒[A(H1N1)pdm09](以下简称“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基因的差异分别为90~101个和24~30个氨基酸。疫苗株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为2 560,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以及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均为640。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90.0%、70.0%和73.3%;而对4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仅为46.7%、36.7%和33.3%~43.3%。结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数量指标在N1c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及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初治且行根治性手术的pTxN1cM0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纳入N1c期患者1 165例,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5例[男54例,女31例;中位年龄58(范围:32~80)岁];SEER数据库1 080例[男566例,女514例;中位年龄66(范围:24~98)岁]。探讨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N1c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3枚,LODDS的最佳截断值为-1.43。在85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例中,N1c1期(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13枚,69例)和LODDS1组(LODDS≤-1.43,69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为80.9%,均高于N1c2期(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13枚,16例)和LODDS2组(LODDS>-1.43,16例)患者(均为53.3%,均P=0.002)。在1 080例SEER数据库病例中,N1c1期(837例)和LODDS1组(LODDS≤-1.43,837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为64.7%,均高于N1c2期(243例)和LODDS2组(LODDS>-1.43,243例)患者(均为52.2%,均P<0.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例,还是SEER数据库病例中,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13枚均是影响N1c期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3.794(1.539~9.349)、1.588(1.232~2.048);而LODDS≤-1.43均是影响N1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HR(95%CI)分别为0.264(0.107~0.650)、0.630(0.488~0.812)。结论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和LODDS是N1c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对N1c期结直肠癌患者应该按淋巴结总数或阴性淋巴结数和LODDS进行预后分层,并制定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肿瘤、淋巴结与转移(TNM)分期系统已被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采纳接近50年,在此期间N1淋巴结评估标准几乎没有被修订过。但是,N1病变的异质性必须被重视,因为不同N1期患者之间生存情况差异巨大。既往研究中探索了不同N1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的差异,但缺乏13/14组淋巴结信息一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肺内淋巴结分检的前提下,本研究团队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N1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进行N分期:累及肺内区淋巴结(12~14组)被定义为新N1a,累及肺门区淋巴结(10~11组)被定义为新N1b。改良的分期方法能够更好地辨识N1病变异质性,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N1淋巴结分期策略。
简介:摘要数列求和是历届高考所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几年高考中有关数列求和的题型,难度大,题型活,是高考必考的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一个难点。对于数列的求和,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在分析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或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或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本人在教学和解题过程中,对遇到的前人的一些较好的有关数列的求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更好地运具体叙述如下①直接相加法;②倒序相加法;③错位相减法;④分组转化法;⑤裂项相消法;⑥公式法求和。
简介:摘要:由于220kV黄雨甲乙线 N28-N29 档跨越规划鹤港高速公路,该档位于N27-N30耐张段中,线路与鹤港高速公路的交叉约为61°。现状导线距离地面高度为14.2m左右,海拔高程为16.47m。高速公路路面设计高程约为13.28m,当架桥机在线路下方作业时,架桥机顶管高程为23.28m,此时线路下导线距离施工架桥机的距离最小距离为负6.81m,小于规程规范中要求的安全距离要求。为了确保高压线路安全运行及鹤港高速公路道路顺利施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需要对N28-N29 段线路进行升高改造。需要将220kV黄雨甲乙线N28-N29迁改工程新建2基双回耐张钢管塔(塔型为2F4W3-J4G-37.5)。更换N27-N30耐张段的导、地线。改造长约 2×1.441km。导线采用 2×JL/LB20A-400/50 型铝包钢芯铝绞线,两根地线分别采用48芯OPGW光缆和JL/LB20A-95/55 型铝包钢芯铝绞线。 并拆除29#双回路直线塔(SZ631-33)及塔上附件,拆除 N27-N30 段导地线长1.441km,导线为2×LGJX-400/50 钢芯铝绞线,两根为地线48芯OPGW光缆和JL/LB20A-95/55。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25,P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25,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解剖部位与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8例N1期NSCLC患者资料,男79例,女59例,年龄26~81(59±10)岁。分别依据以肺内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分期方案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进行分期,其中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分为肺门组(第10、11组,mN1b)(36例)及肺内组(第12~14组,mN1a)(102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复发风险及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分期方法在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评估两者对具有不同疾病复发和生存风险的患者进行分期的有效性。结果根据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其亚组间(mN1a组比mN1b组)5年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5%比35.7%、81.2%比56.0%,均P<0.05),而根据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其亚组间D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期提示改良N1分期对于DFS(HR=1.814,95%CI:1.005~3.275)及OS(HR=3.919,95%CI:1.918~8.009)均为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并非DFS(HR=1.360,95%CI:0.767~2.412)及OS(HR=1.620,95%CI:0.839~3.131)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依据N1期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可以有效预测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且优于AJCC第八版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
简介:摘要视乳头水肿作为一种眼部病理改变,一向被临床所重视。但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国内对于视乳头水肿的客观描述尚缺乏一个普遍接受、容易界定的分级标准,导致不同医师之间对视乳头水肿的描述存在很大差异。视乳头水肿Frisén分级发布于1982年,因其把握住了视乳头水肿的病理机制,具有分级界定清晰、直观、方便等特点,已经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本文就视乳头水肿Frisén分级方案诞生的背景、分级标准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旨在让国内相关专业医师更深入了解该分级方案。
简介:本文就n-C4H9-Br制备实验的反应过程以及分别用KBr和NaBr制备n-C4H9-Br时出现的不同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探讨。提出KBr的溶解速率比NaBr的溶解速率小是产生不同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原因,并通过用块状NaBr进行对比实验得到验证。用块状的NaBr有利于提高n-C4H9-Br的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