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历史发展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 标签: MEGA2 《资本论》 历史演变 逻辑结构 马克思理论
  • 简介:智顗吉藏同是陈、隋之际佛学宗主。智顗向被尊为天台智者大师.吉藏则被视为三论宗祖师,二人生平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北朝时期,佛性论是中国佛教界普遍流行思潮之一,随着《涅槃经》传入中国,佛性思想广受佛教界关注及讨论,成为当时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智顗吉藏无可避免地亦深受当时佛性论影响。二人在相关论著中,皆非常重视佛性论,大量引用佛性概念作为义理论述发挥。由于二人佛性论牵涉甚广,前贤已多有论述,故以学界罕言之思维方式作为论题核心或可见出新意。聚焦于智顗“佛不断性恶”吉藏“中道佛性”,不仅可以溯源二人相关佛性思想内容,其思维方式亦可归纳出相同点(否定性、圆融性)相异点(现实具象超言绝象、即离)加以比较。

  • 标签: 智顗 吉藏 佛性 中道佛性 思维方式 性恶
  • 简介:本文用一些著作来探究资本主义价值观实践,思考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将怎样发展。这些由我们所继承西方化经典著作所体现价值观,可能对资本主义某些缺陷负有责任。在经济权力正从不久前还处于支配地位市场转移时,我们对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经典寻求可以有助于形成我们期望未来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实现价值观。

  • 标签: 经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 批判理论 经济学 新兴市场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唯识比量"论辩主题是色境(对象)是否脱离眼识而存在;它针对立敌双方是唯识论者实在论者。它因支满足因三相,特点是使用了简别语。对于因支中简别语"自许"解释传统上以窥基为代表,他认为"自许"是意许了唯识宗"不离眼识色"。窥基解释颇为牵强,因为色境是否不离眼识本身就是双方争论所在,不需要"自许"为"不离眼识色",否则就有乞求论题之嫌。另外,"自许"也不是对因支中"眼所不摄"简别,因为"摄"字应当理解为包摄意思,这样一方面前一个摄字相对应,另一方面对象不为眼根所包括也是立敌双方都认可,无需加上"自许"简别。在排除了以上说法之后,简别语"自许"只能是加在因支前半部分"初三摄"上,其作用在于重新规定比量讨论范围,即只是讨论在色境、眼识眼根这三要素中,眼识色境必定具有不相离而相属关系。但是,此做法局限性在于论域狭小,论敌可以模仿该比量利用论域限制提出"相违决定量"。

  • 标签: 唯识比量 简别 自许 玄奘 窥基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希望(失望)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整体性范畴是当代世界观方法论最重要范畴之一。它要求人们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发展视之为一个整体,要求人们从世界观方法沦高度确立整体性范畴整体性思维。其核心是在真正弄清事物各具体方面在事物整体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关系、地位、作用、趋势等基础上,认识并按照事物整体规律去促进其改变完善,以满足主体性发展需要。整体性思维灵魂是全局性、辩证性、可持续存在可持续发展性眼光,其关键是真实、具体、全面、过程性地把握事物全局整体。人和社全及其关系是一个古老哲学问题,从总体上看,东方哲学具有将社会视为本体地位首要价值传统,相反,西方哲学则更强调人本体地位首要价值;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科学回答。整体性是深化“全面发展”思想重要路径。

  • 标签: 整体性范畴 全面发展 社会 互动 本质性
  • 简介: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两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理想中“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对“让生活更美好”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张华夏教授是老一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哲学先驱者之一,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贡献。他所翻译亨普尔《自然科学哲学》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学生研究者必读读物。

  • 标签: 现代科学 《科学哲学导论》 伦理世界 王国 论证 道德
  • 简介: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大事,是政治学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现象。《拒秦兴汉应对佛教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论述。通过它所拓展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儒家基于亲子间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优势在于权力传承中相互共在时间结构。但是历史现实也显示民主制在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宗教语言问题实质是“上帝”概念如何被“人”所赋义问题。以艾耶尔为代表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指称”赋义方式,认为“上帝”概念不符合基于经验事实“可证实性原则”,故必须被拒斥;而普兰丁格则认为,“上帝”概念赋义应当始于人“信任”情感,只要相信者拥有这份信任情感,则“上帝”概念对他来说就是实在、有意义,这是一种“情感赋义”谈论方式。二者区别在于谈论宗教语言出发点不同:“经验指称”起点是人经验。而“情感赋义”则始于人情感。不同出发点引导了人对“上帝”不同理解过程。

  • 标签: 宗教语言 上帝概念 经验指称 情感赋义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儿童个体发育中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职业。《周易》需卦虽儒有一定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带需字,多具有柔、弱意思。儒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建立发展及周初诸王事功业绩崇高德行,为最初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精神动力。原始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政治活动。保护弱者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身份。

  • 标签: 周代 文化性格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诸多恐惧现代性并行不悖,城市是其重要发生空间。围绕传统社会理论来看,两种城市形象理念均与都市理念异乡人反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外来者,异乡人总是城市形象相伴随。特别是当我们都是异乡人时,这种外在经验融合共存关系使城市内在生活紧张或不安。

  • 标签: 城市 恐惧 现代性 异乡人 赫勒 齐美尔
  • 简介:实在自然界是统一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逻辑建立起赋予美感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一般性理论,再将其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