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发表已有五十周年。艾思奇曾把这部著作和《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同称为'哲学上的划时期的著作'。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代表毛泽东哲学思维特点的哲学著作。五十年来,哲学工作者对它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提供了哪些经验?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推进《论持久》的研究,并进而推进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这

  • 标签: 《论持久战》 毛泽东哲学思想 军事著作 毛泽东研究 《论新阶段》 战争和战略问题
  • 简介:一些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抄袭了蒋百里《国防论》和《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其实,对《论持久》与《国防论》、《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的内容和体系稍作比较,就可知抄袭之说是难以成立的。从思想发展来看,毛泽东早在1935年就萌发了持久的理论,经过长期对抗日战争的理论思考,在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其中对敌我双方的特点、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论述,把战争问题上升到战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高度,所体现的理论水平非时人可企及,亦非蒋百里《国防论》、《陈诚持久抗战论》可比肩。因此《论持久》抄袭说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 标签: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抄袭说 驳议
  • 简介:<正>辩证模态推理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趋势的辩证推理。辩证模态推理也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推出相应的结论。辩证模态推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在科学理论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的《论持久》就是一个范例。本文根据笔者关于辩证模态推理的研究成果。注对《论持久》的推理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发展变化 战争 科学理论 客观条件 日常生活 推理过程
  • 简介:历史上很难找到比温·丘吉尔和约·维·斯大林更加性格迥异的两个政治领袖合作的例子了。一个是不列颠贵族的儿子和狂热的反共分子,另一个是无产阶级领袖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他们在一个同盟内战斗。丘吉尔和斯大林至死互视为政治上的死对头,但却从1941年到1945年由于形势所迫在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成为盟友。

  • 标签: 丘吉尔 斯大林 二战年代 政治领袖 布尔什维克党 无产阶级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遏制孤立”政策。面对封锁包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军民团结,上下一心,坚决斗争,成功突围。通过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打出几十年的相对和平环境;通过拓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贸易,打破经济封锁;通过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突围”的三个维度的研究,将为当下中美关系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抗美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毛泽东于1939年6月为纪念抗战爆发两周年写了一篇《再论持久》文章,作了一次《再论持久》报告,这两篇《再论持久》鲜为人知。然而,其份量不亚于《论持久》,搞清两篇《再论持久》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对于研究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对抗战的伟大贡献很有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再论持久战》 历史贡献
  • 简介:胡振平在《东岳论丛》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虽然是部军事著作,却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将会发生的变化,不仅在最混乱的时刻以极强的说服力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思潮,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不仅以科学的分析预测了抗战的三个阶段,

  • 标签: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东岳论丛》
  • 简介:毛泽东关于持久的构想,比《论持久》的演讲要更早些。《论持久》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和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抗日战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继续和发展。它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战争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和哲学思想,对抗日持久战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论持久》既是一部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 标签: 毛泽东 持久战 质和量的规定性 自觉的能动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统一线思想是在起伏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体系。1840年,恩格斯在《唯理论和虔诚主义》中最早提出了“统一线”的概念。此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中,统一线思想从萌芽逐步走向了成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统一线思想成熟的标志。统一线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中间阶级指明了政治方向,初步认识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思想 形成历程 历史意义
  • 简介: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线理论,经历了四年多时间,才逐步形成,其本质是群众路线,其精髓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线中的独立自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线理论初步形成的代表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线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理论贡献
  • 简介: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如何做好统一线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符合西南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认识。主要包括:统一线是克服西南工作困难的三个法宝之一;只做工农群众的工作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统一线的基本形式;统一线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统战工作一直要做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等。这些思考和认识涉及到为什么要搞好统一线、工作对象是谁、主要方式是什么、由谁来做和做多久这五个问题。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统一线工作思路,为西南地区和全国中心工作的完成减少了困难,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态度,是新时期邓小平统一线理论的来源之一。

  • 标签: 邓小平 统一战线 工作思路
  • 简介:民族主义在东亚各国都曾经出现过,在日本,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二结束以来,在坚持民主改革的同时,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由反美转向厌中,日本对华的民众感情基础出现了裂痕,给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了逆动的循环效应.

  • 标签: 日本 民族主义 中日关系 《新历史教科书》 个人主义 忧患意识
  • 简介:统一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十分重视统一线工作,并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创造性地对统一线理论作了多方面的阐述,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一线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统战理论.邓小平统战理论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 标签: 统一战线理论 江泽民同志 统一战线思想 继承和发展 统战理论 邓小平
  • 简介:游击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状态下为获取革命胜利所作出的重要战略性选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对游击超越单纯战术而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理论定位,深刻彰显了历史辩证法的现实效应;关于游击的具体战略部署,在本质上是基于矛盾分析构架下对多元矛盾关系的科学处置;对建立在根据地支撑之上的游击乃至整个抗日战争情势的转换,是对短时间段透视所带来的“短视效应”的超越,从根本上凸显了以辩证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的理论考量。毛泽东游击理论所呈现的辩证法思想,在实质上不外是实践辩证法的充分展示。

  • 标签: 毛泽东 游击战 战略 历史辩证法 矛盾关系
  • 简介:《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古典著作,与世界各国一样,也一直给日本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对二前日本《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日译进行分类,整理出三条主流:初期社会主义者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翻译以及国家机构的翻译,并做以概论.尤其对第一条主流——堺利彦(枯川)和幸德傅次郎(秋水)执笔的相关翻译与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相互结合情况做以详细论述,力图判明日本马克思主义普及史上的一个重要侧面.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堺利彦 幸德傅次郎 河上肇 栉田民藏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所谓发展,就是如何振兴本国经济,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致力于实现现代化,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竞相追逐的目标。现代化过程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但现代化与传统的变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盲目的变迁,而是通过人们自觉抉择来实现的变迁。根据这种抉择,人们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说,要搞现代化,就必须制定出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指导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发展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各国

  • 标签: 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现代化建设 经济增长 发展目标
  • 简介:本文指出教学中情感缺失、情知失衡是高校"两课"教学实效低、缺乏吸引力的重要症结,要优化"两课"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揭示了以情优教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以情优教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愉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需要性原则.

  • 标签: 以情优教 教学设计 情知共茂
  • 简介: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成就,有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因而构成"原理"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经济数据,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数据支持。学术界和媒体中个别认为我国经济数据质量不高的论调,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试图弱化甚至否定我国的经济成就,对思政课的教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有必要正本清源。只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深刻理解中国的经济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才能真正地推进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

  • 标签: 十九大精神 “原理”课堂教学 新时代经济成就 统计数据质量
  • 简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部分,经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在“因材施教”方面作出了形式各样的创新,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读历史,搞创作”这一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授课创新机制。对这一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法的回顾与整理,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艺术创作 “纲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