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及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密不可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如何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及其演进轨迹?如何通过研究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学举、杨

  • 标签: 文化进步 史学方法 中国梦 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 简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 标签: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 简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的“阶级”一词来源于本土话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的是争取敌军士兵参加武装暴动,而不是通过“打江山”的方式夺取政权。在1939年12月首次使用“革命的特殊根据地”这一概念之前,毛泽东著作中的“根据地”指的就是“军事根据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割据地”。毛泽东著作中的“主观力量”最初指的是“革命力量”,而“客观力量”则是指“反革命力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规律”相当于现在的“规则”,所谓“战争指导规律”实际上指的是“战略战术”。只有从概念的角度进行解读,才能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文本。

  • 标签: 毛泽东著作 文本 概念史
  • 简介:<正>弄清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史上的基本状况,是推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跨入新世纪的一个前提。任何真正的科学研究,总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水平。从总体上看,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阐释与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马克思逝世后至二战前为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标签: 马克思美学思想 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学说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运动 美学史
  • 简介:中西方在文化、现代性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明显不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加强有关中西方权利思想的语境问题的理论思考,有助于对中西方政治生活与政治方式的精确理解,从而促进思想交流,缩小分歧。

  • 标签: 认识论大革命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 政治逻辑 语境问题
  • 简介:吴强在《学术探索》2018年第5期撰文认为,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虽未曾负笈留洋,但毛泽东早期就已对人类、国家、宇宙等世界史上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发表自身见解,而就当时的世界形势、国际时局、中外关系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等有关议题亦有极富创见性的思考。(一)人类之目的:旨在于实现自我。

  • 标签: 世界史 毛泽东 早期 观照 学术探索 积极主动
  • 简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任务,为了实现这一历史性目标,我们必须具备文化使命意识、文化生命意识和文化承命意识这三种意识。文化使命意识是对于时代所赋予我们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的自觉;文化生命意识是对于中华民族理想性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仍然能够通过"反本开新"而重获生命力的理性信念;文化承命意识则是以一种正视文化冲突之现状的坚韧刚毅之心态,对于民族文化命运的承接和担当意识。

  • 标签: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使命意识 文化生命意识 文化承命意识
  • 简介:李北东教授的《四川抗战哲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四川抗战哲学的专著,以'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哲学史研究的着眼点,对活跃于当时川渝地区的各种思潮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该书认为,抗战时期的四川是现代各种思潮和哲学流派交锋之中心阵地,在这一背景

  • 标签: 出版发行 哲学史研究 李北 中国文联 川渝地区 历史时期
  • 简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文化的主潮,成为引领20世纪中国走向繁荣的主流思想,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其革命实践介绍、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学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讨论。中国共产党内外、专业学术领域内外所进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的相关性的讨论,彼此间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同时。研究中国共产党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体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智慧、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本土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这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使命。

  • 标签: 中国 马克思主义 学术史研究
  • 简介: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已经成为艺术批评的一种重要理论,因而当我们反思艺术批评时,也就不可回避地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涉及意识形态的本质、国家的职能、艺术创作特征、阶级的定义和社会经济基础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决定程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原理。这并不是对马克思的理论简单地再次评说一番,而是需要我们必须更加严谨地研究和解释。这既要识别清楚一些不属于马克思的而被错误地冠以马克思的名号的理论,又要看到在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部分存在一个很有价值、很令人困惑的不确定性,它一方面把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当作历史变革的动力,另一方面又把引发阶级斗争的人的因素作为革命性变化的决定性力量。这种悖论性的理解,在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核心地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果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现代思想体系中主流传统之一,其丰富性无与伦比,其争议性独一无二。此外还应看到,马克思理论是开放性的,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的,"马克思从未说过最后一个词,相反,他的确说了第一个词,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他开启了的话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批评艺术史 意识形态
  • 简介: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的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 标签: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 简介:以现实为皈依,以鉴今,是习近平历史观的鲜明特色和核心诉求。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习近平对历史教育与学习的地位与功能,对历史与历史知识的性质均做出了明确回答。温故知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鉴往知来,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必然;增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凝聚爱国主义力量;汲取治国理政智慧、获取精神激励等,构成了习近平历史观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历史观 以史鉴今 不忘初心 唯物史观
  • 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确定的基础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等七个方面,理解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 七个方面
  • 简介:历史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科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纵向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沿革和教材变迁;而且需知己知彼,横向了解和研究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内容。这不仅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作为直接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应有研究对象。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教科书 他者书写
  • 简介:文化强权与文化冲突郭洁敏文化强权,亦称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一般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这一概念是由葛兰西在30年代首先提出的,揭露了传统文化概念的“超政治面纱”。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

  • 标签: 文化强权 文化价值观 “文明冲突论” 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 西方中心主义
  • 简介:<正>一、什么是"文化消费主义"?文化从作为资本、生产、流通到日常生活消费,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物质实践活动对应,也就是文化横跨社会精神一物质两大文明领域。消费属日常生活与市场行为。消费文化文化消费也就是文化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入日常生活。约翰·费斯克指出,仅用财经术语是不能充分描写文化商品的,对其"大众性"起关键作用的流通发生在与其对应的经济之中,即"文化经济"。这里所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消费主义与经济学上的供应学派相反,强

  • 标签: 文化进步 市场行为 文化经济 社会精神 需求结构 利润最大化原则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文集的出版很适时,为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推动全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教育,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读物。同时,文集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探索了新路子。

  • 标签: 加强和改进 十五届六中全会 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 重要思想 决议
  • 简介:恩格斯未完成的小册子《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在已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版本中的收录编排方案差别较大。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研究成果,参考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的有关档案资料,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尝试对小册子的创作过程进行重构。本文还介绍了《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尚未译成中文的两篇笔记和一份摘录的内容,分析了小册子各手稿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为小册子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中的收录和编排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 创作史研究 文本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