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毛泽东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唯物史观是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理论内核,“古为今用”的史学目的论是它的突出特点,历史主义的史学方法论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方法不断创新的学术背景下,探讨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史学思想 唯物史观
  • 简介: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的关系,无论对学习邓小平理论,还是对中共党史学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深刻领会邓小平的史学思想,有助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党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

  • 标签: 中共党史学 邓小平理论 资政育人 党史研究 历史必然性 领会
  • 简介:文化自信的提出,给广大史学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自信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总结和升华。整体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匮乏,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障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研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文化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 人文关怀
  • 简介:'清华-斯坦福中国近代史学术训练营'活动由中美双方教师清华大学副教授李蕉、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墨磊宁(ThomasMullaney)共同主持,参与学生主要为清华、斯坦福两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在学术营中,两校教授不仅举办了相关的专题讲座与研讨,还与学生们一起深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等,进行了实战训练。两周的学术训练营虽然短

  • 标签: 中国史 史学术 学术训练营
  • 简介:晚年马克思从未放弃完成《资本论》体系的最初构想,即“六册结构计划”。晚年马克思所作的《历史学笔记》,并非一部没有主线可循的纯粹史学摘录和读书笔记,也不仅仅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探索.而是《资本论》的继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摘录的大量历史资料背后,对社会形态演进的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探究。《历史学笔记》正是为完成《资本论》体系构想的后半部分而做的准备工作,它为“国际贸易篇”、“世界市场篇”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依据和理论观点,阐发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许多世界历史观点及研究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升华和新贡献,是世界史观的深化和具体化。

  • 标签: 晚年马克思 《历史学笔记》 《资本论》 世界历史
  • 简介:晚年马克思从未放弃完成《资本论》体系的最初构想,即"六册结构计划"。晚年马克思所作的《历史学笔记》,并非一部没有主线可循的纯粹史学摘录和读书笔记,也不仅仅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探索,而是《资本论》的继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摘录的大量历史资料背后,对社会形态演进的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探究。《历史学笔记》正是为完成《资本论》体系构想的后半部分而做的准备工作,它为"国际贸易篇"、"世界市场篇"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依据和理论观点,阐发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许多世界历史观点及研究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升华和新贡献,是世界史观的深化和具体化。

  • 标签: 晚年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资本论》 世界历史
  • 简介: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中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正是以这一突破为理论支撑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对他同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 简介: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

  • 标签: 福柯 《认知考古学》 新史学 非连续性 目的论 起源
  • 简介: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及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密不可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如何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及其演进轨迹?如何通过研究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学举、杨

  • 标签: 文化进步 史学方法 中国梦 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 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推进李大钊研究,从2017年1月起,我们就李大钊纪念与研究的相关问题,对刘桂生教授作了数次专访。刘教授指出,从中共七大前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举行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李大钊纪念活动。

  • 标签: 李大钊研究 新中国成立 纪念活动 教授 历史学家 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