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正>“生物全息律”①和“宇宙全息律”②的提出为我们解开精神之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什么我们能相互理解、产生共鸣?为什么考古学家根据古代的一块陶片就可以发现当时的文化形态、精神面貌?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精神也存在着同样的全息律。简单说,精神全息律是说精神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波段的信息,故谓“全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部分已包含着整体,二者是等价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产生共振效应,相互识认。从思维的结构来看,人们都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不管那个时代、那个认识层次上的人都遵循着大致相同的思维程序:简单→复杂、个别→一般、现象→本质。不管他们所认识的对象有什么不同,他们所运用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却是一样的,即:运用概念、判判、推理所进行的归纳、分析、演绎或直觉等,即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相同的。简言之,一切个体包含着相同的思维结构信息,这可

  • 标签: 个体精神 时代精神 思维模式 共振效应 思维方法 整体精神
  • 简介:<正>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 标签: 信息论 外部世界 信息传输系统 相互关系 现代信息科学 信息加工
  • 简介: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 标签: 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正>道德作为精神文明的内在要素,肩负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纵观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无不留下了道德对社会特殊调节的印记。一方面,每一社会都需要通过道德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人们按照一定的

  • 标签: 科学文化 相互关系 重要使命 人与人 主体 道德选择
  • 简介:<正>求实,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科学态度,也是现代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求实精神,固然意味着强调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但同时也意味着要抛弃僵化、保守的思维方式,强调把握认识对象的发展性。现代人的求实精神不仅在于平面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概观,而且在于立体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反映发展要

  • 标签: 发展规律 求实精神 现代人 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 客观事物
  • 简介:西方文明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其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仍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的根源,乃在于在其诞生之初的希腊哲学就形成了影响整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一传统更经历了历久的发展而成就了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缘由使得西方文明将古希腊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历久弥新。

  • 标签: 希腊哲学 西方文明 精神家园
  • 简介: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 文化精神 德性精神
  • 简介: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 标签: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努斯 逻各斯
  • 简介:企业精神具有客观性、稳定性、价值取向性与鲜明个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培育企业精神,有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经营哲学,增强内部凝聚力,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企业精神正处在形成过程中,应着重突出企业精神的个性化、具体化、人情味,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标签: 企业精神 市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营哲学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三角州
  • 简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在柏林,当时聚集了一大批非常有才华的思想家,其中就有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从某种意义上说,施莱尔马赫的思想最初就是在柏林浪漫派的精神土壤中孕育而生的。正是在柏林浪漫派的深刻影响下,施莱尔马赫完成了早期的精神成长和精神蜕变的历程。如果说与柏林浪漫派的相遇是初次的邂逅,那么与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的亲密交往则是施莱尔马赫真正加入柏林浪漫派圈子的标志。如果说《独白》一书是对自己早期曾浸淫其中的柏林浪漫派精神的深刻回忆与深入反思,那么《论宗教》的发表则标志着施莱尔马赫精神世界的一次重大蜕变。

  • 标签: 浪漫主义 施莱尔马赫 柏林浪漫派 弗·施莱格尔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精神家园”路向的核心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 简介:<正>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改观,在家庭方面也发生着变化。(一)家庭结构有了新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家庭规模缩少,户均人数减少。我国“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表明;京、津、沪、宁、蓉五大城市中4385户的抽样调查,户均人数为4.08人;农村家庭规模也有缩小趋势,据四川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2035户农民家庭调查,户均人数为4.52人,若从一个省来看,一九八四年贵州省共有596.1807万户,比一九八三年增长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现阶段 物质文明建设 社会科学院 精神动力 集体主义原则
  • 简介:本文在勾勒出自Schleiermacher、RudolfOtto到JohnHick对宗教性探究的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揭示了这一宗教性的现象学进路的时代精神与理论预设,并进而检讨了其中的理路上的缺憾以及可能的出路.

  • 标签: 宗教性 宗教现象学 一与多
  • 简介:<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发展主旋律中的热门话题,这一命题所表达的事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充分认识。那么,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呢?笔者认为,社会科学本身同自然科学一样,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但是,它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精神力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且表现出它的第一生产力功能。

  • 标签: 转化为生产力 社会科学 精神力量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 简介:方东美指出:具有道家精神的中国文化讲究“和”,道家的和谐精神通过“有”“无”双回运行体现,并对儒家和佛教的和谐文化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西方文化重视“分”,这种价值观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说,形成于中世纪的神人“恶性二分法”,发展于近代的知、情分离价值观实践。

  • 标签: 方东美 道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