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 标签: 孔颖达 周易参同契 六十四卦 后汉书 词语 三国志
  • 简介:《周易》成词说(三)徐传武三十一、咸卦咸,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义为感应、感化。《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因以“咸感”为阴阳相感,夫妇相和。唐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孔颖达 损上益下 羝羊触藩 家人卦
  • 简介:《左传》筮与文王演《周易》李纯仁,耿志勇按:为庆祝本刊创办十周年,特于此期和下期发表部分纪念征文。在这些征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易学新秀已经以其独到的学见出现在易坛之上。易学史上争论颇多的问题之一是谁把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并为之编制卦爻辞。文王演《...

  • 标签: 《周易》 《左传》 卦爻辞 《易》 占筮 周文王
  • 简介:《周易程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和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节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 标签: 节卦 节贵适中 程颐 周易程氏传
  • 简介:周村商埠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渠道:传统继承和现代培植。所谓传统继承,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到周村的商埠文化,主要传承有齐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和外地文化传统。所谓现代培植,就是现代文化因素的规范、引导和影响,主要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国外现代工商业文化的培育和冲击。

  • 标签: 周村商埠文化 传统继承 现代培植
  • 简介:阳明后学中的中坚人物“二溪”(王龙溪、罗近溪)论《易》是他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以万物一体论《易》,体现了《易》心学派的共同特点。龙溪以《易》证心,以《易》证良知,承陆象山、杨慈湖、王阳明而来;近溪论《易》重生生之道,多得之于程明道。二溪论易,体现了泰州、龙溪两大阳明支脉的学术特征。“二溪”与易道有关的修养论对文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思想史的影响也同中有异。

  • 标签: 易学 王龙溪 罗近溪
  • 简介:摘要:夏含夷先生以《左传》占筮实例论证传统“之卦”说法不可靠,认为传统“某卦之某卦”的“之卦”说法并不是指变卦,而仅仅是指定某一卦某一爻的方式;那么又是以什么方法来指定某一卦的某一爻的呢?夏先生以《左传》等占筮实例中存在连续两次或多次贞筮的情形进行推测,以为其可能正反映了得到“某卦之某卦”的整个过程:前一次贞筮得卦,后一次贞簸得爻。夏先生的这些观点虽然新颖,但却是靠不住的。如果夏先生关于之卦的说法是正确的,则占断时只会用到主卦而不会用到之卦,可实际上《左传》占筮实例中不仅用到了之卦的卦象,也用到了之卦的爻辞,说明变卦是实际存在的,“之卦”并不仅仅是指定某一卦某一爻的用语。而且《左传》等占筮实例中,虽然的确存在连续两次或多次贞筮的情形,但它们绝不是前一次贞筮得卦,后一次贞筮得爻的情形,而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次完整贞筮过程;包山简或葛陵简等出土文献同时得出两个筮数易卦的筮,也不可能支持夏先生前一次得卦,后一次得爻的观点。夏先生的解释明显存在误读。

  • 标签: 之卦 变卦 《左传》 贞筮 占筮 筮数易圭卜
  • 简介:在孔门弟子中,孔予把颜回、阔子骞、冉伯牛、仲弓归为“德行科”。“德行”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道德行为,而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乐道”、“志学”、“孝悌”、“仁政”四个维度,并且按照“个体”——“家族”——“群体”的逻辑顺序展开。“乐道”、“志学”属于“个体”层面,首推颜回;“孝悌”属于“家族”层面,当推闵子骞;“仁政”则属于“群体”层面,应推冉伯牛和仲弓。“乐道”、“志学”、“孝悌”、“仁政”反映了“个体”、“家族”和“群体”的关系,而这三种关系构成了当时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这正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子看重德行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标签: 儒家伦理 德行孔门弟子
  • 简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组织维权根植于农民分散利益维护的现实需要之中,预示着农民维权结构从无序朝向有序、从有序程度低朝向有序程度高的演化进程。借助于对农民征地维权组织资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现有组织尚无法充分满足农民组织化维权的迫切需要。新型农民组织的创设、农村现有组织维权机能的完善、农村不同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是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组织维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策略。

  • 标签: 城镇化 农民 组织化 维权
  • 简介:试论京房易学中的世卦起月──兼与朱伯先生商榷刘玉建京房乃西汉著名易学家,两汉时期易学卦气说的主要创始人,世卦起月是京氏卦气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世卦起月的探讨与理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对京氏世卦起月,作一论述。京房以六...

  • 标签: 月例 张惠言 消息卦 京房 卦气说 六十四卦
  • 简介: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 标签: 惠栋 《易大义》 考据学 乾元 择善 积善
  • 简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投有自已的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的实践中确实有直释与旁通两个基型.可惜投有受到学者充分的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以《易经》的诠释为.依以下各节:一、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的界定,三、《易》籍著作的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五、旁通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六、结论.来论述.其中第四、五两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中国经典的诠释体式是依字一句一章一篇一卷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的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的释义、通释、通义.乃至量高层的哲理诠释.其诠释可归纳成两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的直释诠释与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的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此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标签: 易经 经典诠释 直释诠释 旁通诠释
  • 简介:《春秋》有“义”有“”。西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其中多发明《春秋》之大义。而东汉何休作《公羊解诂》,自称“略依胡毋生条例”,又作有《文谥》,以阐发《公羊》之义,从此治《公羊》之学者,莫不重视“”。何休重“”的传统经徐彦疏何休的《公羊解诂》而得以发扬光大,进而在清代常州学派刘逢禄的《公羊何氏释例》那里被推到极致,以至于“何休一刘逢禄”这一谱系几乎被视作公羊之正脉。从另一方面看,历来对徐彦的《公羊解诂》多不重视,学界对该书的评价也不高。

  • 标签: 《公羊》 何休 《春秋繁露》 《春秋》 常州学派 刘逢禄
  • 简介: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儒学作为相对于“虚学”佛教的“实学”逐渐获得独立的发展,尤其在朱舜水实学思想和罗钦顺“理气为一物”论的影响下,朱子学者安东省庵和他的同门贝原益轩等人把朱子学的“理”从先验的理转化为经验的理,主张“理气合一论”,其后学新井白石进一步发展了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重视实用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他们在近世日本传播和普及朱子学的过程中,推动了朱子学从形而上学的道德主义向经验合理主义的转变,为实证科学和经验科学在日本社会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 标签: 安东省庵 贝原益轩 新井白石 理气合一论 经验合理主义
  • 简介:《中论》(Mādhyamikasāstra)是印度大乘佛教著名哲学家龙树(Nāgārjuna)阐述中观哲学思想的基本著作,历来被认为是龙树最重要的著作。龙树在《中论》一书中扣紧"缘起"讨论"性空",提出"八不缘起"、中道实相等思想,对初期大乘佛教经典《般若》系统的性空思想作出了新的、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阐释,对后来大乘佛教哲学思想尤其是中观学派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中论》 龙树 注疏 哲学思想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 简介:以往康有为研究大多将1897年前后的《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与1900—1903年间的《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中庸注》(1901)、《孟子微》(1902)、《大学注》(1902)、《论语注》(1902)、《礼运注》(1901—1902)诸书混杂而论。笔者认为康有为的前后两次大规模释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思想调整,而且这一调整是其一生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枢纽所在。这一调整最为直接的动因,

  • 标签: 康有为 春秋 调整 经学思想 微言 大义
  • 简介: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制定了“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他们解读《易经》并竭力从中寻找基督教与儒家学说的契合点。晚清新教传教士继承了“适应”政策,并提出“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易经》麦格基英译本是“适应”政策和“孔子加耶稣”传教策略的产物,译本具有明显的《圣经》色彩。

  • 标签: 《易经》 传教士 适应 麦格基译本
  • 简介:晓明至清初,在儒家思想内部酝酿着一股政治制度改革的思潮。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袁枚等人,在肯定人性自私及土地私有的新思想前提下,以“公天下”的政治理想为目标,分别提出了如何分散最高皇权、限制最高皇权的政治制度改革的理想,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儒家思想的内在活力及其向现代转化的内在可能性。

  • 标签: 儒家政治制度改革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袁枚
  • 简介: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人的日常行为大多属于交换行为,这种行为不同于市场行为,但也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个人与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交换行为也是如此。作为农村健康传播者的乡村医生,在被社会赋予相关的角色定位时,必须提供合理的社会报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与乡村医生进行“等价交换”,只有这样,乡村医生才能很好地扮演其乡村健康传播者的角色。实证调查表明,社会与乡村医生之间的“等价交换”还未实现。

  • 标签: 社会交换理论 健康传播 乡村医生
  • 简介: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的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的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的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一种图像化的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但作为一种经典解释的方式,易图学一定是对《周易》的解释和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的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在重新构建易图学的同时,不仅赋予了“大衍”、“四象”等概念以新的诠释,也在重新梳理“象”、“数”关系的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图学 图书易学 象数 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