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9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哲学分析》编辑部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从辩护到审度: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这一主题,对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大椿教授的相关学术思想进行了讨论。
简介:由胡适等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胡适执笔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从学术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经由“国学”,把“古学”整理成系统的“文化史”的具体方案。按照该方案,包括经、史、子、集等在内的一切“古学”,都将被作为有待考证的资料纳入国学研究领域;然后按照现代学术分科,整理成系统的文化专史。“文化史”既是“整理国故”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学术的新范式。然而从具体学术实践看,“整理国故”运动在学术性质、治学方法等方面与文化史研究存在一定紧张关系,从而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和方案的落实。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专史系统,以西方的哲学框架,形塑中国的历史资料,被奉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实际上也并没有严格遵循他所信奉的实验主义的科学法则,他所建立的文化专史系统并非“小心的求证”的结果。就此而言,“整理国故”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学术的革命和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