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对《周易》中的“爻”字作诠释。作者认为“爻”字是由两直线相交的“十”字,作旋转成“×”后,撇捺而成的。对此,作者考察了“爻”字的生成及“爻”字与“十”、“爻”字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求证了传统对“爻”的本义的界定:“爻,效也”,“爻,交也”。最后,文章由“爻”之本义论及“卦”之形成。
简介:在《论语》一书中,“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全书还以“学”字开篇。从一定意义上说,“学”字可谓《论语》思想的“核心”。对于“学”字,其涵义大抵可析为二:其一为动词义,即“学习”;其二为名词义,即“学问”。对《论语》中该字两方面的涵义作具体分析,将对深入理解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
简介:本文中旨在以甲骨n辞和青铜铭文的数据,重新审视“乾”、“坤”卦名问题。笔者认为乾卦卦名指涉的是天的状态。即《鹃冠子》所言:“天燥而水生焉。”“天燥”即“灭乾”,甲骨卜辞和先秦传世文献均可补正段玉裁“上出为乾,下注为湿”的看法。关于“坤”字.以先秦出土及传世的文献推论,应与“目中”有异体字的关系,表达的是圣地的概念,“”字本意指雷泽隰地,所以“坤”字原本也足神圣隰地的意思,即《鹞冠子》所言:“地湿而火生焉。”“乾”、“坤”二字正好构成天干地湿的相对意思,可完整地象征天地宇宙,以及《易》经中,自然现象间相对而义互补的规律。
简介:《周易·师·彖》中的“毒”字被历代注家训作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注释的探究以及对“毒”字本身的历史性考察,认为此处“毒”字当训为“厚”,并与《老子》、《庄子》中的“毒”字加以对照。
简介:通过与今本的对比可以看出,在马王堆帛书和战国楚竹书中,作享祀或致贡之意的"亨,,与其它意的"亨"是有严格区别的.这些其它意的"亨"应是宴饗的意思.战国楚竹书中作"鄉",正用其本字.
简介:何丽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8万字,322页。八字术源于《周易》,是传统术数中的一种,在中国城乡具有广泛影响。该书主要从八字易象本身的组成和八字术的来源、术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八字易象哲学思想本身发展的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八字是一个结合了阴阳五行的象,阴阳为体,五行为用,
简介:《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论题,白朱熹以之作为道统论的依据,并提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后,此“十六字心传”便为理学家们所广泛讨论。明末的刘蕺山对十六字诀有着极大的兴趣,终其一生都探讨不断,尤其是晚年蕺山结合诚意慎独之说,
简介:伊字三点∴本为梵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扩展、丰富了其自身的内涵。伊字三点在中国佛教界的流转中,先入天台宗、后入禅宗、华严,三宗对其唯我所取,各有发明,都利用伊字三点来阐扬本宗妙义,与自己学派的宗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和会中,伊字三点∴产生了圆满、融通、不可言说等全新的意义。宋代以后,伊字三点又被儒学所吸收,发展为解释宇宙本体的方法论,并成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象征。
简介:考察先秦至唐有关石刻史料和出土易学文献,可以发现:今本《周易》“坤”卦名本不作“坤”,而作“顺”。“顺”卦之名自先秦至唐一直被使用,至唐中期方被“坤”完全取代。“坤”作为卦名为后起字,出现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还没有被主流易学所使用.到唐中期方被普遍使用,而取代“顺”卦之名。帛书《周易》经传作为西汉初期抄本,其“川”卦之名当释为“顺”卦,而非“坤”卦。学者关于帛书《周易》“川”卦名当释为“顺”的观点是正确的。
简介: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的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简介: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的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简介:悔字求缺持盈──曾国藩运用《周易》的一个实例杨建祥曾国藩其人,诸熟历史精通哲理。他以《周易》取象路径,揭橥天道忌盈人造忌满,晓之以悔字求缺,洞见持盈之道。这一思想是很深刻的。曾国藩写道:“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是,月...
简介:有关儒家“仁爱”思想的研究,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仁”这个字的起源,即它最初的构形以及与此相联的本义。战国玺印文“[身心]”的发现和释读,使人们看到了“仁”字的新的构形,也使重新理解“仁”的意义有了可靠依据。郭店竹简中所有的“仁”字(七十多个)都写作“[身心]”,不仅进一步确证了古“[身心]”字的存在,而且提供了有关儒家“仁爱”观念的新文献,为研究“仁”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活力。
简介:
简介: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哲学逻辑论。“道”是万物的原因,而它自己却不受任何原因的支配。本章采用“分化”、“外化”和“内化”来阐明“道”的逻辑演变过程,展开对这个过程的分析与综合,揭示这个过程的各种对立环节的矛盾关系。在“无”与“有”之间,“无”的价值和意义不低于“有”。在第二章的“自然哲学”中,指出“三生万物”的思想脱离了盘古开天、女娲抟土造人等神话创世说,也不同于八卦或五行等经验性存在物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成世间万象的对于自然的思考。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研究员主持的《乾嘉学术编年》和《乾嘉学派研究》,是两部既各有侧重又密切联系的专著,对于乾嘉学派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简介:本书为“朱子门人后学研究丛书”的第一部专著,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称号)与国家课题部分成果修改而成。朱子学是朱熹及其门人共同创立的学问思想体系,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往学界对于朱子门人学术思想的重视严重不足。作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门人群体学术思想的专著,本书认为,伴随着朱熹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构成了一个南宋中后期最为庞大复杂的学术群体,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以及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多重角色。
简介:<正>“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超越”一词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简介:<正>谁是《周易》的作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谈清楚的,需要多占些篇幅,作较详细地说明。今传本《周易》,从表面来看,是一部书。然而里边有经,有传。在经里,又有八卦、重卦、卦辞、爻辞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何人所作,向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在传里,一般说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亦称《十
简介:近年来的美学研究,时有新的学派与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的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的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的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的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的冷静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的思潮与学派的反思中,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的重思与重构中。
“爻”字臆说
《论语》“学”字解
从商周古文字思考“乾”、“坤”卦名构字——兼释“”字
《师·彖》“毒”字考辨
从今、帛、竹书对比解《易经》“亨”字
《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
刘宗周对“十六字心传”的诠释
梵语“伊字三点”在华流变考
帛书《周易》“川”卦名当释“顺”字详考
《性自命出》与传世先秦文献“情”字解诂
试论“数目字管理”在管子经济实践中之应用
悔字求缺持盈──曾国藩运用《周易》的一个实例
“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
书讯:《道家与长江文化》,萧汉明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37.8万字
书讯:《道家哲学引论》,陈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17万字
书讯:《乾嘉学术编年》和《乾嘉学派研究》(陈祖武),15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书讯:《朱子门人与朱子学》,邓庆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56.6万字
“超越”问题:“内在”与“外在”
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
问题的探索与探索中的问题——2013年国内美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