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被冯友兰本人及众多学者忽视的一书实质上在"贞元六书"构成的新理学体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该书一方面是此后的的诱发性著作,另一方面也开始凸显了冯氏新理学体系本体形上学和人生哲学断为二截的内在矛盾.

  • 标签: 冯友兰 新世训 本体形上学 人生哲学 评价 新理学体系
  • 简介:本文基于对传统易学和上世纪易学研究的分析,对21纪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重点讨论了四方面问题:易学价值的新认定;理论思维的新探讨;天人关系的新开展;形上之道的新诠释。笔者认为:重新认肯传统易学的文化资源价值,是上世纪易学研究获得的共识,在21纪,此一共识仍将被普遍认同。而站在发展传统易学,回应时代需要,建立现代易学新体系的立场看,探讨易学阴阳相成互补的思维形式,发展易学天地人整体和谐的天人观,诠释易学蕴含生生之德的形上之道,将更有可能在本世纪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易学研究 整体和谐 天人关系 天人观 天地 诠释
  • 简介: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的解释。第一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清代以前,第二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民国以后。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虚已以游——〈庄子〉哲学研究》一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的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的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的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的全面、系统、严谨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的形式,将其中的所有相关的段落重新排列于作者的解释系统的相关的部分,并在这样的系统给其以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 标签: 《庄子》 哲学研究 解释系统 哲学解释 解释框架 写作方式
  • 简介:19纪中期以来,英国煤矿业面临着严重的矿难问题,在矿主、矿工和调查员的推动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这些历经曲折才获通过的法案,内容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矿区教育和煤炭称量三个方面。法案实行后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该时期煤矿业继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 标签: 煤矿管理 煤矿安全 英国法律 19世纪英国
  • 简介:随着普伦理的兴起,儒家伦理普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支持,但这种观点主要出于情感而非理性.普伦理是现代性扩张的结果,而现代性所体现的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所以,产生于中国的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西方的伦理观念.中国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儒家伦理的普化,而是如何利用儒家伦理解决中国现实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国伦理发展.

  • 标签: 儒家伦理 普世伦理 现代性 普世伦理 西方中心主义
  • 简介:宋代项安著《周易玩辞》一书,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效,其学术风格兼重象效和义理.项氏《周易玩辞》一书,对元代吴澄产生了很大影响。吴澄的易学思路。基本也遵循“观象玩辞”的路效进行,其易学著作《易纂言》多处提及并肯定项氏观点,但吴澄没有在项氏的观点面前止步,在易象内涵、卦变理论和义理的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项安世 易学 吴澄
  • 简介:20纪西方政治史学在整个史学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没有也不可能因新史学的批判而消失,相反,新史学因纠正其初期对待政治史学的偏激态度而重新定位.史学不能离开政治史而获得发展,政治史在新史学复兴的原因有多种.20纪的政治史学同19纪的政治史学有很大不同,因为人们对政治概念本身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它的范围更加扩大,与其他史学分支的联系更为紧密,在理论与现实、历史与政治上保持更好的平衡.了解西方政治史百年发展的特点,有助于认识西方史学现状和促进我们的史学研究.

  • 标签: 传统政治史 新史学 新政治史学
  • 简介:19纪,英国民间慈善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规模和范围均达到相当大的规模。19纪中期,慈善组织收到的善款甚至超过了国家在济贫方面总的费用,从而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发挥不了的积极作用。在英国逐渐形成的以私人慈善、工人的自助互助和政府救济为主要形式的多元救助体系,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种体系作为英国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英国福利国家形成前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英国 民间慈善 社会控制
  • 简介: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的重要时期.20纪的唐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唐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唐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百年唐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反思,按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唐文研究滞后的原因,以期有助于唐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 标签: 20世纪 唐代 散文 中国 文学研究 历史发展
  • 简介:<正>一经由唐代儒释道的思潮冲突与观念激荡,儒家的价值观在士大夫那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与巩固。随着道统说的倡叙和排佛运动的展开,士大夫们的自我身份觉识与经世之志大大提升,复苏儒学乃戌时代的精神斩向。然而,由于这一运动的先行者们或排佛躁切(如韩愈)、或依恋佛光(如李翱)。佛理的实蕴并没有能够被消解转化为儒学的活力源泉,因而儒家的发展并未呈跃升之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初。

  • 标签: 宋代理学家 伦理 价值观 儒家 道德教育 儒学
  • 简介:试论京房易学卦起月例──兼与朱伯先生商榷刘玉建京房乃西汉著名易学家,两汉时期易学卦气说的主要创始人,卦起月例是京氏卦气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卦起月例的探讨与理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对京氏卦起月例,作一论述。京房以六...

  • 标签: 月例 张惠言 消息卦 京房 卦气说 六十四卦
  • 简介:20纪历史剧变,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中国史学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纪中国史学的主要成就,首先是理论上的成就.这些特点也是中国史学的优点,规定了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今日的中国正处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历史研究不仅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而且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 标签: 社会发展 史学发展 挑战 机遇
  • 简介:在20纪,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或获得创造性转换,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20纪与21纪之交,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对20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既是历史性的课题,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 标签: 思想文化史 文化转型 发展历史 西学 新学 现代化
  • 简介:2001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围绕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哲学与21纪》;系列丛书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哲学与21纪”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东亚哲学 二十一世纪 学术交流 理论研究 学术价值 东亚文化
  • 简介: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三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三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三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三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的新问题。

  • 标签: 公羊学 三世说 经世济变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理先于气说。陆仪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之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之体认心得。其理先于气说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之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
  • 简介:18纪,教授科学知识的讲座活动成为英国地方城镇普通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中长期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这时的讲座以城市生活为背景,以逐渐生长发展的消费市场为前提,以并不从事学术工作的业余人员为受众,成为面向公众传播与自然有关的学术知识的重要方式.讲座教授的内容脱离了传统精英群体内部的纯粹思辨,理论知识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不断得到发掘和强调.这种地方讲座活动在从市场汲取自身发展的养分的同时,也因为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与行动,将自身影响力扩展至传统精英群体之外的整个社会,从而为此后技术革新的出现和应用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

  • 标签: 18世纪 英国地方 科学讲座 市场化 工业革命
  • 简介:《庄子》一书对空间问题的探索深入而精到,不仅阐述了空间的无限广大、无限深远以及空间关系的相对性如大小、远近、精粗、内外,还揭示了由于受到种囿、境囿、时囿以及知囿、物囿与俗囿等的影响,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极其有限.唯有通过“恬知相养”“安时处顺”“不缘外物”“静观得道”等方式解囿,方能体会到崭新的人生境界.

  • 标签: 《庄子》 空间无限性 空间相对性 囿境与解囿
  • 简介:最近40年,先秦至西汉的《老子》古本出土了四种。这四种本子分别为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和北大藏汉简本,它们大抵反映了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老子》一书的形成、演变,直到基本定型的过程。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到,早期《老子》文本确实经历了一个章段聚集、离合、重组以及篇章调整的复杂演变过程。为何早期《老子》文本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演变过程?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过与“思想”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老子》 “文本” 演变 20世纪 早期 反思
  • 简介:15纪犹太教教条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重新强调律法的中心地位。由迈蒙尼德开始的宗教理性主义强调对上帝的信仰,使犹太教的律法传统受到伤害,并带来了严重的现实后果。为了纠正理性主义的偏颇,杜安、克莱斯卡和阿尔伯批评了迈蒙尼德提出的13条基本原则,但这种批评不是基于科学的客观立场,其目的也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找出最基本的犹太教原则,而是为了强调律法对信仰的优先地位,回归犹太教的律法传统。

  • 标签: 中世纪犹太教 信仰 律法 杜安 克莱斯卡 阿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