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10月1~3日在甘肃酒泉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哲学系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协办,酒泉金锁阳沙漠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风发起这次会议。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生态智慧 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 环境哲学
  • 简介: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的符号,也是一种祈福的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的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的多重关系构成中,人的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的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的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的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的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的,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的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的,那个积蓄生命力的“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的生态合成力.

  • 标签: 图腾 图腾崇尚 生命有机体 生态合成力 文化多样性
  • 简介: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 标签: 生态文明 中国传统 生态哲学 内在关系 生态存在论
  • 简介: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 标签: 生态经济 天时 地利 适度消费
  • 简介: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儒家生态观 天人合一 “仁”与生态 制天命而用之 社会的和谐
  • 简介:儒道二家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构成了传统伦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他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直至今日令我们赞叹不已。这些深邃的思考既展现了圣人先哲独特的生存智慧,又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生态挑战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现代生态文明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生态伦理 儒家 道家 现代价值
  • 简介:4月26—27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举行,110多名中国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60多名北美、欧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出席论坛。主要组织者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中外生态文明专家就“中国是否要走以乡村文明消亡为代价的城市化之路”、“生态文明与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话。

  • 标签: 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
  • 简介:4月25~26日在美国克莱蒙召开,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编译局、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美国西雅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中美高校、政府、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和单位近200余人,基于“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的会议主题,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生态文明与现行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等论题。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论坛 后现代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教育理念
  • 简介:在张载理学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包括“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等著名命题。张载的生态伦理观与社会伦理观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乃至一致性,而这二者又都是以张载的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以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张载生态伦理观,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其二,“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源和准则。张载人与自然和谐观对于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张载 生态伦理观天道论天人合一 乾父坤母 民胞物与
  •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其中包含了高校间的德育竞争。本文首先在高校竞争的现实大环境下,将生态竞争思想引入高校德育,提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理论;然后,通过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静态、动态和态势的角度设计了三层、三维和三元结构评价模型,对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各要素之间的运行机制进行剖析,为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评价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 标签: 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 生态竞争力 评价模型
  • 简介:中国古代人的哲性思维呈现着一种生态化的特点,它体验性且合理性地表征了生态——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诗意化地悟解着人的生态化生存的内在机理。她在以“一”为始,以“无”为本的“大道”之境中,将实存的“有”消遁在本真存在的“无”中,从而去“活化”性地探求天地自然存在之本,梳理人的生命存在之根,去透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生态节奏韵律与无穷意味,同时还力在打造一种内蕴精神生态平衡节律的“生态人”。本文所分析的太极、“无”性、“化”,性、“心“性和“游”性等思维范式就明显呈现着这种生态体验性特点。

  • 标签: 哲性思维 生态体验性 “大道”之境 生生 自然无为
  • 简介: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面前,与会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围绕天人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等展开讨论,并探讨了休闲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 标签: 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 文明研究 当代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7月27—30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共同主办,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和党校系统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指出,对于当代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我们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清晰、完备、长远、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在观念上实现变革;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文明的基本制度安排切实转化为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整个社会的基本义务;三是要全社会成员自觉行动起来,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

  • 标签: 中国伦理 生态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 清华大学 党校系统
  • 简介:'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 标签: “无”性思维 太极思维 生生 化生 生态审美
  • 简介:7月13日在长安大学召开,由陕西省哲学学会主办,长安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社会科学院 学术研讨会 生态哲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委党校
  • 简介:20世纪后半期,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走向具有生态持续性的文明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将孔子和泰德·本顿的生态观加以比较,求同存异,发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两者在对自然的解读上,强调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阐发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性和密不可分性,强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强调合理地支配和有限地利用自然,承认自然的极限。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生态观 适应自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资源的利用
  • 简介: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彼此独立的理论体系,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差异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生态智慧而言,二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或相同之处。首先.二者在建构有机整体观念时都选择了同样的策略,即为宇宙万物预设一个共同的创生源头久而将人类纳入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二者对于人在自然中的定位也基本相同.使其既优于万物,又不脱离自然。最后,二者给人类在自然中安排的角色也颇为相类:基督教将人视为上帝委派的看管者,儒家则把人视为天地的辅助者。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能做到既尊重人类的能动性,又可抑制其个性的过度膨胀;既能保障人类满足自身要求的正当权益,又可尽量避免生态失衡。

  • 标签: 基督教 儒家 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