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江苏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悬殊,类似与全国的区域差异,财政支农投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收入之一,一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总量、结构及区域三个方面、分别运用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民增收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大,且对缩小苏南、苏北农民收入差距没有作用。最后,在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绩效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投入 农民增收 绩效 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预期效应和供给的正向冲击两种作用机制理论诠释了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然后利用三种财政调整时期定义对1979-21309年间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时期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产出增长在紧缩时期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且由于非凯恩斯效应此时处于支配地位,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总效应也表现为非凯恩斯影响;但是在正常时期和扩张时期,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且凯恩斯效应在扩张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 标签: 财政政策 产出增长 非凯恩斯效应 作用机制
  • 简介:“黄潮”的文化机制及其批判胡发贵不知不觉“黄潮”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牵动着无数家长的神经。淫秽书刊以及黄色音像视听物品的泛滥颇令朝野震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从各种新闻媒体中,闻知扫黄的消息。成吨的色情物品追缴物,成群结队制黄贩黄者的...

  • 标签: 文化机制 伦理生态 淫秽物品 性欲 人性 自然生态
  • 简介:道德的中心问题是善.在儒家文化体系里,善、仁与圣都具有这一含义.善何以可能这一道德哲学的问题,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也就演变为仁、圣何以可能的问题.仁的本义是爱亲人,因此,爱亲人的孝自然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而将仁爱上升为博爱众生,则为圣.因此,圣不仅是道德理想,同样也是政治理念.仁与圣的实现,在孔子那里,依靠忠恕,推己及人;在孟子那里,则为推恩.以自我的情感为基础发生的情感转移,休谟称之为同情.因此,聚合理念与生理因素的同情是孔、孟善何以可能的基础.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德发生的机制.

  • 标签: 儒家 同情
  • 简介:校企联盟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校企联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分析了校企联盟不稳定的根源,并提出构建校企联盟稳定发展机制的对策。

  • 标签: 高职院校 校企联盟 稳定发展 机制
  • 简介: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从人民主权理论、公民知情权与参与权理论、治理理论和民主财政理论四个方面剖析了预算透明的理论依据。基于英美等国预算透明演变、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提出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并结合中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现状,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财政预算透明的具体措施。

  • 标签: 预算透明 动力机制 财政治理 财政监督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人的精神需求的经济杠杆,它迫使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市场经济第一次把人的个性发展凸现出来,从多方面开拓人的思维的自由空间,变革着思维方式,为个性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市场中的社会交往,建塑着独立人格和独立个性,使人的行为自主权日益扩大,反射到精神领域,又给精神领域的主体以独立的意志和自主的权利。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求的发展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自我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文化调节机制、心理平衡机制、社会控导机制

  • 标签: 精神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自我发展机制 物质需求 经济条件下
  • 简介:论法制系统的要素结构及运行机制夏锦文,董长春从法律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法制是“处于自身相互关系之中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要素的结合。”①因此,对法制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静态而孤立的研究,而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考察其与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 标签: 法制系统 社会主体 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秩序 要素结构 法制现代化
  • 简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在易理的传承中'数''图'主要承担了文化阐释功能,应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符号,着重把握其在文化记忆与传承中的阐释功能,了解其在文化惯习中的符码价值,以加深对易学智慧的领悟。文化符号学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阐释模式,能提供一种比较超脱、明晰的视野,有利于更真确地把握并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 标签: 文化符号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协同治理行动者结构的双维通道和动力构成的运行机制讨论尚不充分。文章通过分析协同治理在制度形式系谱中的定位,梳理其与协同政府、官僚制政府和外包型政府等话语体系的关系,继而探讨其行动者构成的差异,分析了基于“部门合作”与“公私合作”双向维度的行动者网络。从动力产生的来源、表现形态和协同演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协同治理的动力构成及其运行机制

  • 标签: 协同治理 行动者 结构 动力机制
  • 简介:墨子以“天下莫若身之贵”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伦理之义,并从“生,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之为人的自在与自为的“生”之内涵的洞察与感悟。这种感悟既是人之为“生”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对人的“生生之道”在伦理意义上的孜孜以求。墨子对“生”的追求强调在普遍意义上的德性之欲,故而以“兼爱”为机制,在“兼”的社会化过程中来表达对“众之生”的尊重。所以,“兼爱”是墨子实现“贵生”的伦理设计,“兼”体现了墨子对人生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如何的一种德性之约,确切地说,“兼爱”是实现“贵生”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人何以“贵生”的一种伦理手段,此与当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借鉴之功。

  • 标签: 墨子 兼爱 贵生 伦理机制
  • 简介:战国时期,既有规范及其精神基础崩解,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体系,主张普及道德信仰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孟子视界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中,“尽心知性以知天”规定了道德信仰是理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孟子又赋予道德信仰形而下的意义,主张社会人伦提供了培育道德信仰的具体情境,要求行为主体以践行人伦规范的方式来显现道德信仰与道德情感,从而有效调整社会运行秩序。孟子仁政说强化统治者在推行道德信仰中的功能,期望国家权力给建立道德信仰以制度上的保障。

  • 标签: 孟子道德信仰 儒学 孔子
  • 简介: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已经被广为接受,实务中也多有应用。然而,综观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IPO公司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甚为缺乏。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分析,发现新兴资本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在新股发行制度、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竞争强度、信息的供求结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区别,从而形成了盈利预测自愿性披露的外部约束机制差异。本文进一步展开实证分析,发现外部约束机制与IPO盈利预测显著负相关,且统治了其它因素对盈利预测的影响。IPO公司根据盈利预测制度变革和监管规定不断做出权衡和反应,是影响盈利预测行为的首要因素。本文的政策意义在于,无论是政策制定者、监管方还是学术研究人员,在借鉴和应用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时,不能脱离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法律监管的实情,否则难免南辕北辙。

  • 标签: 盈利预测 自愿性披露 外部约束机制
  • 简介: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问企业有序运作的前提。和科层组织的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的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的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的结论是,企业网络中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企业网络 治理机制 关系性嵌入 专用性投资 联合制裁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全球化之影响的加大,日益在我国凸现出来。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其中存在的、与法律及法治原则相关的问题。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问题的启示出发,对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法律调整机制的转型,进而确立社会运行的法治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法律调整 转型 法治
  • 简介:通过借鉴徐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一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化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 标签: 文化 机制 徐复观 中体西用 一分为三
  • 简介:2013年5月19日,全国首届省级以上儒学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联席会议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发起,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地区的28家儒学团体的70多名儒学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同仁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儒学正处在走向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儒学事业内部,就儒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儒学团体的一般功能、儒学研究和普及的方向等重大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已是当务之急。故此,与会同仁向全国各儒学团体以及所有儒学研究、爱好与践行者发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中国儒学 联席会 省级 倡议书 儒学研究 港澳地区
  • 简介:有关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应坚持结构分析与机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非偏执于某一研究进路.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司法改革首先是回应社会转型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即在确保司法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地实现制度变迁.作为司法改革的结构性环境,“政治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司法制度设计及其变迁的方式、方向和效果;作为司法改革的机制调整方式,“技术性治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行动策略和行为惯性.同时,由于转型社会正义的掣肘,成熟的司法样态尚须我们考虑多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具张力的理论阐释.

  • 标签: 司法改革 政治正确性 技术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