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 标签: 后现代伦理学 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 简介:现代性道德合法性危机标志着道德形而上学走到了黄昏,后现代主义解构了道德本体论,把个人情感、欲望、意志等合理性感性因素整合进道德人格结构与功能中去,道德回归生活本身,生活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构了“宏大叙事”总体化道德努力,道德话语权的个体回归使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世界自由而充分的生长,过上真正属人的生活;解构了“同一性”普遍化道德,摆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进行自由的道德选择。在我国满载张力和快速节律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既要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又要汲取西方后现代主义对道德形而上学远见卓识的批评,惟有如此,我们的伦理世界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从而超越现代性而后现代化。

  • 标签: 后现代 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简介:孟子的道德思想走的是纯粹内向证求之路,从人的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扩内在善端的方式来涵养美德,而不是把规范作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以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作为思考重心的美德伦理学特征。孟子的美德伦理思想是成体系的,并且其理论内部是自洽的,对我们当代美德伦理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孟子性 善论 美德 美德伦理
  • 简介:公德总是相对于私德而言的。根据对公德的“公”之范围的不同界定,原先的公德就会转变为私德。公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个体性美德与制度性美德。在个体性美德中,正义具有与其他美德极为不同的特征。我们的公德建设应从个体正义感的培养与制度正义的构建和维系入手。

  • 标签: 公德 私德 制度性美德 正义
  • 简介:秦文化的伦理内涵包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立足现实、不尚空谈的思维方式;注重功利、强调实用的价值观念;大胆变法、图强振兴的关键抉择;依法治国、追求公正的治国方略;克制私欲、急公利国的正义目标;歼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国理想。秦文化的伦理特点包括:重进取,轻协调;重功利,轻道义;重武力,轻人文;攻有余,守不足。秦文化的伦理启示包括:对追求强国梦的启示;对尚贤重才的启示;对处理"义利""德刑"关系的启示。

  • 标签: 秦文化 伦理内涵 伦理特征 伦理启示
  • 简介:现代社会中西的婚姻基础各有不同.中国的婚姻以生育为基础,西方的婚姻以性爱为基础,中国婚姻重家庭责任,西方婚姻重个人感情,两种婚姻模式各有利弊?它们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 标签: 中西 婚姻基础 婚姻
  • 简介:<正>一、婚姻自主权的不完全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这就为实现婚姻自主权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人们便首先在主观上比较普遍地获得了婚姻自主权。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存在多种经济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差别,上层建筑也不完善,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都必然对婚姻过程发生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婚姻自主权是不完全的。婚姻自主权的这种不完全性特征,影响甚至制约着婚姻过程的其他方面。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婚姻自主权 社会基础 上层建筑 利益差别 生产力
  • 简介:非暴力不杀生、慈悲、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体现了佛教自然伦理的逻辑内涵和体系特点。"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属于消极的非暴力,其内在的"慈悲"精神属于积极的非暴力,其伦理学基础是"众生平等",体现了宗教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的统一。"无情有性"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道德关怀空间。佛教伦理以服从自然律、以自然万物为关怀对象和顺乎自然的无中心,突显了自然伦理的本质特征。不杀生和慈悲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众生之间的同情,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个体主义和仁慈主义相通;众生平等和无情有性以对生命共同体和自然界的道德关怀,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通。佛教自然伦理以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仁慈与自然的统一、学理与实践的统一,为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佛教 自然伦理 非暴力 慈悲 众生平等 无情有性
  • 简介: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信息网络所赋予的新的特点,同时又蕴藏着特定的道德内涵.从网络经济的特征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中所蕴藏的"以人为本"、"服务顾客"的道德取向;合作双赢、利益共享的伦理理念;公正平等、和谐共处的价值导向;开放自由、共同发展的伦理方向.

  • 标签: 网络经济 特征 伦理意蕴 道德内涵
  • 简介:现代管理应追求伦理。从理论上看,管理中本来就包含有“伦理因子”:作为管理技巧的制度是以伦理为基础的;管理是以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人的管理行为是受伦理的制约和影响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儒家的合乎道德的管理即强调道德是管理的价值日标的思想和当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伦理道德的管理价值的思想,充分说明管理应追求伦理;而现代管理中的经济丑闻、社会压力、激烈竞争等因素则迫使管理追求伦理。现代管理应追求的伦理由积极负责、秉持目的人理念、推崇合理的价值现、注重自律和追求卓越等内容构成。

  • 标签: 伦理 现代管理 制度 人性假设 行为 价值目标
  • 简介:档案查询利用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档案查询利用总体运行良好,实现了档案查询利用的现代价值,即实现了档案的工具价值、档案的信息价值和档案的实践育人价值。档案的查询利用在实践教学和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档案 查询利用 价值 协同育人
  • 简介: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以伦理一政治为取向、以维护封建专制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逾越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政治文明有着根本区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批判专制主义政治的糟粕。

  • 标签: 中国古代 政治文明 伦理特征 性质
  • 简介: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根本为人处世之道,亦即儒家根本的人道理念.忠恕之道分为"忠道"和"恕道",前者是对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极认真、极虔诚的态度;后者是对人的态度,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宽容等品质.忠恕之道所内含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 标签: 儒家 忠恕之道 现代价值
  • 简介:作为中国的“全部根柢”和传统宗教,道教蕴含着丰富的崇俭抑奢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节俭观”及其实践方式。道教“节俭观”对于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与日常生活均有深刻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道教 节俭观
  • 简介: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儒家的为已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一是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二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是对人不受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三是对为学的正确学风的倡导,对功利的、虚浮的不良学风的贬抑。其现代意义体现为:第一,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的偏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二,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第三,对于端正学风教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颇和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儒家 为己之学 精神实质 道德价值 主体性 学风
  • 简介: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奢侈消费重心的转移、奢侈消费权利的再分配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大众的消费伦理意识。应当从技术创新角度审视现代技术与奢侈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要防止消费行为脱离伦理规约,避免奢侈消费带来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和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 标签: 现代技术 奢侈 消费 伦理
  • 简介: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多重力量以磅礴之势,瓦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实体与伦理逻辑,家庭作为“整个的个体”遭遇了最为严峻的伦理挑战,家庭实体性地位的消解将对中国文明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中国家庭正在遭遇两股解构力量:外部传统的伦理支持系统趋于崩解,家庭遭遇种种裂变风险;家庭成员在公民认同中潜在的精神蜕变风险:“贫民一贱民一暴民”,则从内部瓦解家庭的精神同一性。恪守权力与公共财富作为伦理普遍物的精神本性,构建新的伦理实体是现代中国家庭发展的伦理精神战略。

  • 标签: 家庭 伦理实体 伦理失依
  • 简介:在老子那里,“德”的含义不只是停留在伦理范畴之中,而且是通达道的一种途径。老子在阐释“德”的意蕴的论述中包含三个不同的向度,简单来说,就是从“有”而至“无有”,进而达到“无无”,也就是道的本来样态。这是“德”的形上层面的路径。落实在实践层面,则由初始的“有言之教”到“无言之教”,最高的德要引发个体自身的创造性,这是老子对至德的独到理解。这三层思想是由老子对“德”的层层上升的理解所构成的。如此把握老子“德”的含义,才能将其道德观念落实到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伦理生活之中,使人们能够实现自我栽培,觉察自己的本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子道德观念的根本要义。

  • 标签: 老子 道德观念 有言之教 实践路径 创造性
  • 简介:传统“孝”德观念已有三千余年的沧桑演变,其内涵、地位和作用是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演变的;其内涵复杂,既有维护等级、特权、专制的封建糟粕,又有体现人生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要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扬弃、继承和创新;要使其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以便与当代社会的民生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相适应。

  • 标签: 传统文化 孝德观念 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