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译不下三十余种。净土思想,早已发生。东晋时代道安(312-385)的弟子慧远(334-416)在江西庐山,与刘遗民、周续之等123人,在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结社念佛,共期往生西方。东魏昙鸾(476-542)修习净土法门,昼夜专诵《观无量寿经》,并作《往生论注》二卷,阐明净土教义,奠定了后世净土宗的基础。念佛一法,普摄群机,全收利钝。古德称念佛法门:“城径中之径路,方便中之方便,圆顿中最极圆顿。”明代蕅益大师赞扬《大乘无量寿经》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印光大师亦说:“九界众生离此法,上
简介: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文中佛教术语很少,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缺少正面的推进,否定二者关系者往往对佛教经论了解不多,对于当时的佛教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本文从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来具体讨论佛教的影响。《文心雕龙》中对于般若思想的高度肯定、对于"圆鉴""圆通"等分析立场的强调,体现了般若思想对于《文心雕龙》观察视角的影响。《文心雕龙》的分析方法,主要受到毗昙学的影响,刘勰通过僧祐受到了僧柔借鉴毗昙学的方法讲解经论方式的影响,并把它运用到《文心雕龙》的创作中。毗昙学关于自相、共相、摄、不摄等分析方法在《文心雕龙》中也有相当具体的运用。
简介:朱熹道统论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论、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