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耶利哀歌》(下文简称《哀歌》)在《圣经》中是哀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先知通过哀歌抒发苦情。他们通过追述、肯诉、哀求,将他们的痛苦、哀怨、焦虑、失望等情绪全然表现出来。同时,《哀歌》生动地运用了人格化(personification)的对话体叙述方式,表述他们的苦难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哀歌》出现的众多声音中,上帝却保持沉默。上帝的沉默是否意味着上帝在《哀歌》中缺席,进一步追问,上帝的沉默给他子民的信仰带来什么意义?《哀歌》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上帝的子民在悲痛中行走,在苦境中自省,藉此在信仰中成长,活出新生命。另外,通过《哀歌》,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苦难中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勇气。

  • 标签: 《耶利米哀歌》 沉默的上帝 苦难
  • 简介:愿神怜悯我们,能像耶利那样做一个忠心的仆人,……使教会在社会上有美好的见证。

  • 标签: 耶利米 基督教 圣经 经文
  • 简介:在被掳前的先知那里,很明显的一点是,约很少被提到,阿摩司知道拣选的概念,但是没有提到约的问题。何西阿关注婚姻的主题,他仅有两次提到了违约。《弥迦书》、《那鸿书》、《西番雅书》和《哈巴谷书》根本就没有提到约的事情。

  • 标签: 《耶利米书》 基督教 教义思想 “约”
  • 简介:北宋四大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不同程度皆濡染佛禅,其中苏黄为最,但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成就正果的却是有洁癖、有书画癖、有砚石癖的米芾。黄庭坚虽然亦学佛有成,但其摆脱尘俗、洒脱自如之禅风远不如米芾,苏轼当然更在其次了。

  • 标签: 黄庭坚 苏轼 人物 佛禅 米芾 北宋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翻译和工具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本文从旧约神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耶利书》中“新约”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神学成因和重要的神学和灵性意义,并阐述了《旧约》及其神学在圣经神学及基督教系统神学中的“母本”意义。在《旧约》与《新约》关系层面,阐述了较为合宜、正确的圣经观。

  • 标签: 《耶利米书》“新约”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动世界,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机关建设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
  • 简介: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对于中国和沿途各国人民而言,是一件大事。新背景下,研究丝绸之路沿线交通变化、地理变迁、风土人情,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中国学者而言,丝绸之路是抹不去的古老记忆,国内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多为帕米尔以东的研究成果,以西的成果并不多。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丝绸之路 美索不达米亚 阿拉伯帝国 变迁 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