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正念是一种重要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始终意识到他人需求和权利,尊重他人都喜欢由自己做出选择方式,从而把选择权利留给他人。基于社会正念概念和中国文化背景中差序格局,本研究试图探讨传统等级观念如何影响个体社会正念行为,并且这种影响是否具有代际差异,社会正念与道德判断之间具有何种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是否受等级观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正念受等级观念影响,社会正念具有内群偏爱现象,社会正念程度和道德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相关。讨论部分分析了社会正念与文化规范关系、社会正念和道德判断差异。

  • 标签: 社会正念 等级观念 道德判断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该研究采用家族主义认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表对28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以揭示家族主义、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家族主义与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家族主义与自尊起到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家族主义 领悟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自尊 中介效应
  • 简介:本研究用涂尔干社会思想分析了社会转型下人们对道德滑坡讨论,关注核心问题是社会中人与人共同道德生活是如何建构。本研究认为,涂尔干关于社会重建、道德重建实质上是社会心态重建。本研究采用个体公共道德行为量表、对他人道德容忍度量表、社会自利评价问卷、社会道德水平评价和工作价值观量表,对514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试图探讨人际道德影响。

  • 标签: 道德重建 道德容忍度 公共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 社会心态
  • 简介: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文化差异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基因 大脑
  • 简介:本研究试图化解道德一致与道德平衡间争议。研究一通过实验发现绝对捐赠额高被试在下一次捐赠中也保持较高绝对捐赠额。相比前一个时间点捐款额增加会导致下一个时间点捐款额减少。研究二通过对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分析发现在t年度捐款多企业家在t+1年可能有较多捐赠。但与t-1年度相比t年度企业家捐款增加会导致t+1年度企业家捐款额减少。研究二显示道德平衡还受到慈善榜中社会比较信息调节。

  • 标签: 捐赠 道德一致 道德平衡 社会比较 企业家 地位
  • 简介: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心理机制相互关联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 标签: 判断文化 道德判断
  • 简介:通过对756名青少年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时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较高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正向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推脱 道德判断 攻击行为
  • 简介:编制区分参照对象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在文献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维度,编写问卷条目.先对385名被试实施初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对766名被试实施再测,进行结构验证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区分参照对象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是包含价值选择和行为理念两维结构,由19个条目组成.该问卷构想效度和信度良好.因此,区分参照对象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可以作为测量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有效工具.

  • 标签: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参照对象
  • 简介:通过在一个幼儿园中班开展为期一年社会戏剧性游戏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察法测定,实验班幼儿分享、谦让、合作和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表明社会戏剧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 标签: 社会戏剧性游戏 分享 谦让 合作 互助
  • 简介:CAD模型假定三种道德情绪(轻蔑、愤怒和厌恶)都是由对于特定道德领域(社会道德、自主性道德和圣洁性道德)违背而引发。本研究认为这种道德情绪联结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新解读。为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CAD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适应性,以此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1采用自编174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西方面孔表情图片测量情绪反应。结果显示,量表有效性和CAD模型都只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与用表情图片测量情绪产生混淆有关。研究2采用修订156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亚洲面孔表情图片和文字测量情绪反应。结果表明,修订量表适用于道德情绪联结测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中,CAD模型同样成立,同时,用文字测量情绪方式要优于用表情图片测量。

  • 标签: CAD模型 道德领域 道德情绪
  • 简介:<正>如何培养中学生优良品德呢?多年班主任工作使我有这样体会:抓住中学生易动感情这一突出特点,以培养道德情感为突破口来培养其优良品德,是极为有效方式。我认为,中学生道德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三个特征。我在培养学生道德

  • 标签: 中学生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情境性 教师 突破口
  • 简介: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在Aquino和Reed道德自我认同问卷(MoralIdentityMeasure,MIM)基础上,进行问卷修订。方法:对935名青少年进行原始问卷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MIM原问卷相比,修订后问卷包含了16个项目。因素分析表明,二个维度能够解释总方差41.68%变异,各个项目的载荷在0.57~0.71之间,分半信度为0.69,同质信度达到了0.85。结论:经修订后,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具有较为满意心理学测量指标,可以在青少年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道德自我认同 MIM 效度 信度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入社会性格调查分析,发现:中国人社会性格结构由八个维度构成,它们分别是忠信感、进取性、保守性、顺从性、疏远性、开放性、适应性和独立性。个体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对社会性格特点具有影响作用。常态被试可被进一步分为进取开放型、保守顺从型和中间型三类。创造条件促进人格向趋于现代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结果,亦是实现社会发展必要前提。

  • 标签: 社会性格 社会转型时期 分类研究 社会发展 性格结构 影响作用
  • 简介: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里,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争论,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看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与国外心理学工作者和出版社不断交流,这场争论对我国教育心理学也有影响。

  • 标签: 教育心理学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心理学工作者 出版社 争论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 标签: 完美主义 发展模型 社会期望模型 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反应模型
  • 简介:<正>一、问题儿童正常与异常社会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感兴趣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表明,早期社会行为特征,尤其是典型外显与内隐行为问题,如攻击和社会性孤癖(Achendach,1982)可以预示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生活适应问题,如犯罪(Robins,1966),精神疾病(Frazee,1953)。近年来,受社会佳态学理论(Bronfenb-renner,1979)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文化等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影响,而且,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出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与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关系,迄今为止,关于儿童社会行为研究几乎完全局限于西欧与北美地区。因而,对其

  • 标签: 中国儿童 社会行为特征 社会性 外显 评价量表 学习成绩
  • 简介:采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大学生道德情感基本结构并编制了问卷初始条目。先以259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编初始问卷进行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道德情感包括3个因素: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再对62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α系数为0.77,重测信度0.72。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结构效度。因此,编制问卷具有较好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道德情感有效工具。

  • 标签: 大学生 道德情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 简介: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不同预期。结果发现:在负性和中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和低预期组面对不公平提议时接受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正性情绪背景使社会预期效应发生改变,回应者对分配方案高预期不再对决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预期 情绪背景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